web佛教洞窟遺址 - 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麥積山石窟:在中國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麥積山石窟據有關歷史記載,開鑿年代在西元三八四至四一七年的後秦時期,後經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歷代皆有修鑿。西元七三四年,天水一帶地震,崖面中部塌毀,使窟群分作東西兩部分。東崖存洞窟五十四個,西崖一百四十個,保存泥塑、石雕造像七千二百餘身,壁畫一千三百多平方米,尤以泥塑藝術見長,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館”。麥積山石窟是中國諸多石窟寺廟中風景最為秀麗的一座,以七佛閣、萬佛洞、牛兒堂、寂陵等最為著名。泥塑以形傳神,神形兼備,反映的內容具有徹底的世俗和濃厚的生活情趣。塑繪手法是上彩不重彩,特色顯明。為中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中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二十五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一千六百多米,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1987 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和田約特干: 該遺址是古代於和闐地區重要的聚落遺址;從現代遺址的分佈看來,遺址無任何古建築痕跡,城池輪廓亦不詳。歷代出土文物均來自於距地表5米以下的文化層,文化層厚達3米左右。在遺址的東北角,有一處裸露於地表的文化層,陶片密集分佈。歷代出土的文物有陶俑、陶器殘片、古錢、玻璃片、珠子、金質鑄像、畫押、玉塊及骨頭等文物。陶俑多為人物、動物等造型,陶器碎片大多有刻劃、壓印和附加的紋飾及浮雕,題材為植物、人物、動物與幾何形圖案,波斯、希臘風格極濃。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Cb-Ⅱ-1 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要人物、事件與文物古蹟,可以反映當地的歷史變遷。
Cb-Ⅲ-2 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世界其他文化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
歷G-Ⅳ-1 地方史探究(二)。
Cb-Ⅲ-2 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世界其他文化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
歷G-Ⅳ-1 地方史探究(二)。
學習表現
2b-Ⅱ-2 感受與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色 。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歷1a-Ⅳ-1 理解以不同的紀年、歷史分期描述過去的意義 。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歷1a-Ⅳ-1 理解以不同的紀年、歷史分期描述過去的意義 。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38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883.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