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新疆南道 - 米蘭、瓦石峽城、尼雅遺址、和田約特干
米蘭古城:位於若羌縣城東北的米蘭河畔沙丘中,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西元1906年12月,英國斯坦因考察米蘭古城時,在一座土坯佛塔的迴廊內壁,無意中發現了一組保存完好的有翼天使畫像,從而轟動了歐洲的文化界。米蘭古城也因其為絲路上東西文化交流的佐證,而享譽世界。該城主要由古戍堡、東大寺、西大寺三部分組成,古堡東西兩側排列著眾多的佛塔和規模宏大的寺院遺址。當年法顯、宋雲、惠生與玄奘等高僧,在西去天竺或東歸故國的途中,都曾在這裏拜佛講法。東大寺高約6米,分上下兩層,四周有高院牆;西大寺則與東大寺相對,外繞基座置走廊。瓦石峽城:又名弩支城,位於若羌縣城西南,該遺址自西元4世紀14世紀,存在已達千年之久。該地曾是古樓蘭的經濟中心,也是當時中亞粟特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早在兩千年前,這裏的手工業生產已經頗具規模。尼雅遺址:西元1959年發掘的東漢夫婦合葬墓,是新疆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墓中出土了兩具乾屍和一批珍貴文物,其中藍底卉染棉布殘片和棉布褲,被認為是中國迄今所見的最早棉織物。從西元1989年起,新疆文化廳與日本小島康譽為首的相關學術團體,有計劃地開展了尼雅遺址查訪工作,取得了釵h重要成果。通過調查得知,尼雅遺址位於尼雅河末端、已被黃沙埋沒的一片古綠洲上。以佛塔為中心,呈帶狀南北延伸25千米,東西布展5-7千米。在這片狹長區域內,散佈著規模不等、殘存程度不一的眾多房屋遺址、場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園、畜圈、渠系、池塘、陶窯和冶煉遺址等。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Cb-Ⅱ-1 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要人物、事件與文物古蹟,可以反映當地的歷史變遷。
Cb-Ⅲ-2 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世界其他文化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
歷G-Ⅳ-1 地方史探究(二)。
Cb-Ⅲ-2 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世界其他文化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
歷G-Ⅳ-1 地方史探究(二)。
學習表現
2b-Ⅱ-2 感受與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色 。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歷1a-Ⅳ-1 理解以不同的紀年、歷史分期描述過去的意義 。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歷1a-Ⅳ-1 理解以不同的紀年、歷史分期描述過去的意義 。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644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885.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