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大市集Logo

另開新視窗,顯示搜尋技巧說明 另開新視窗,顯示熱門搜尋文字雲
網站導覽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搜尋相關的資源 2,858
重回日治辦畢旅: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重回日治辦畢旅:1式教案、3式學習單
陳佩棻/嘉義市立嘉義國中國中7-9年級
1式教案、3式學習單
點閱:12
下載:0

文化保存-賴氏祖厝-資源代表圖
web文化保存-賴氏祖厝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6年級
賴氏祖厝是北投區具有百年歷史的閩南式建築,見證了地方發展與家族歷程,並在現代透過修復與活化,成為文化資產與社區活動的核心。賴氏祖厝位於台北市北投區石牌,建於1915年,經歷多次修復後,成為歷史建築的重要代表。該建築原由漳州平和人移民至台灣開墾,發展農業並設立碾米廠,家族興旺。賴家曾擁有約50甲土地,是當時地方的重要家族之一。建築特色為閩南式傳統農家住宅,設有稻田、古井與龍眼樹,象徵家族與土地的聯繫。隨著農業的衰退,賴家後代不再從事耕作,建築物也逐漸荒廢。2006年,賴氏祖厝被列為歷史建築,並進行了專業的修復工作,以保存其文化與建築價值。現今,它不僅是當地歷史的見證,也作為文化活動的場所,並為社區提供多功能空間,延續其歷史與文化使命。
點閱:62
下載:0

文化保存-迪化街-資源代表圖
web文化保存-迪化街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大稻埕的經濟重心為迪化街,而迪化街一段155號是商店街靠近中北段的一處店屋,從早期販售南北貨到現今經營文創品牌,這看似平凡的店家卻是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登錄的歷史建築。迪化街一段155號,建築最早可溯至西元1850年代,1922年大正11年已有建物腹地之相關註記,表示對於建築有增建之規劃,爾後產權變遷依據記載1924年至1936年,為謝回春商行營運,主要經營石油、肥料、砂糖、香菇、豬油等商品,可以看出當時大稻埕的商業背景。全省各地人都來這邊批東西,這裡是批發集散地。當時迪化街有成立福壽同業商業公會,中南街、中北街都從事貿易、南北貨較大的批發進口商,頗具代表性。
點閱:74
下載:1

文化保存-艋舺老街 新富町文化市場-資源代表圖
web文化保存-艋舺老街 新富町文化市場
臺北市立文獻館/臺北市立文獻館國小5-6年級
新富町文化市場早年名字叫做新富市場,是在日治末期1935年因為社會核心、政治改革、都市計畫、人民進步,生活層次的提高,這些因素蓋了這市場。早期來說這是具有現代感、很新奇的地方,這是馬蹄形。除了外面磚造、梁木鋼筋水泥、磨石子外牆鋪設,最特別是有公共廁所的設置,對當時來說正是現代化代表。這是建造之初是有周全的考量,有管理員與木造宿舍,有管理員就會有攤商之間的行政往來,有辦公室設置,就在宿舍旁邊,便於攤商往來溝通與購物需求或證照取得新興市場的建立在當時帶動非常多的人潮,熱鬧非凡。但好景不常,因這賺錢之處,引起外面攤商也擠進來,漸漸地外面攤商就圍繞這市場的四周圍非常壅塞,也出現了削價競爭,導致市場內的攤商生意慢慢沒落,這是原因之一。
點閱:53
下載:1

文化保存-蟾蜍山煥民新村-資源代表圖
web文化保存-蟾蜍山煥民新村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陳儲山位於台北市公館圓環東側,擁有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價值。該地區自古以來便是軍事防守重地,並且在日治時期成為農業研究中心。2016年,陳儲山被列為文化景觀,分為軍事區、歷史農業區、聚落區與生態區,保存了兩棟古蹟、八棟歷史建築及十多棵老樹。隨著國民政府來台,該區成為重要的防空要地,並建立了空軍作戰指揮部,眷村文化隨之發展。經歷保存運動,該區在2016年正式成為台北市文化資產,並將煥明新村改建為文化教育空間,提供生態學習與社區活動。煥明新村作為台灣唯一的空軍三層眷村,其獨特的建築風貌與歷史背景,展現了台北市對文化遺產的重視,成為未來文化與教育發展的亮點。
點閱:59
下載:0

文化保存-臺南新化老街-資源代表圖
web文化保存-臺南新化老街
公共電視/公共電視國小3-6年級
近年老屋保存逐漸受到重視,也有不少老街被劃為歷史街區,但要如何在保留原有歷史的同時為老屋創造新的價值,如果沒有故事、沒有靈魂的話,我們會覺得去整建老師不會有什麼意義,有什麼方法可以同時留下老師的軀殼與靈魂。台南市的新化老街,曾經是當地最繁華的商業街,隨著時代變遷,還在持續營業的老店,已經屈指可數。這間1872年開業的米店是其中之一,這是晉發米殼商店的碾米機。在台灣這樣的商店街區,尤其是老街還能繼續運作的大概只剩這一台,這台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了。我們這世代保存老屋的速度遠遜於老一輩能夠訴說老屋消失的速度,換句話說,故事消失的速度會比老屋整建的速度還要快很多。問題不在於哪些行業,才適合老屋,而是老屋本身的價值需要被看見,既然是我們歷史街區,文資的保存對我們來說一定是這條街區永續發展的基礎,所以若沒有將這些早期物品保存好,它就沒有機會被轉化再跟商業結合,產生變現、經濟效益,一旦它有機會產生經濟效益,就會有更多人願意來保存它。
點閱:96
下載:0

傳統技藝-宋江陣-資源代表圖
web傳統技藝-宋江陣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宋江陣是一種結合武術與陣法演練的陣頭,其角色與源起部分相傳與「水滸傳」的故事有關。目前在臺南、高雄與屏東較為盛行,尤其是在大型的宗教盛事裡總少不了宋江陣的參與。宋江陣在傳統廟會裡,除了有擔任神明的駕前護衛外,還有類似儀隊的功能,就像是在儀典中,伴隨或迎接貴賓的衛隊,且宋江陣幾乎都是村落自行組陣,所以早期也有保衛村庄安全聯絡社區情感的功能。宋江陣為武陣,在過去也是一種軍事訓練,陣容壯觀精彩,但是從籌備到出陣,是相當需要耗費時間與人力去練習的,完全印證了「養兵千日」的道理。
點閱:51
下載:0

文化保存-嘉禾新村-資源代表圖
web文化保存-嘉禾新村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嘉禾新村,座落於臺北市城南的新店溪畔是一座台灣少數擁有高度自營聚落特色的聯勤眷村,嘉禾新村裡的四棟歷史建築,它們伴隨著台北城南的軍事地景變遷,保存了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的歷史脈絡,也留下了軍士官和將領階級共同生活的回憶。嘉禾新村北側是現在的羅斯福路,一直到日本時代也有軍營,從日本時代的軍營,就是現在的台大水源校區,日據時代有一些兵工廠到嘉禾這一帶是軍事設施的附屬場所,包含高階軍官宿舍與招待所,正式嘉禾最核心的那一棟:大廣間。靠近新店溪河畔的嘉禾新村原為日治時代八號公園的預定地,而到了1940年,因戰事逐漸升溫,八號公園的東南區域成為了日本陸軍砲兵聯隊的營房用地,開啟嘉禾與軍事密切相關的歷史脈絡。防空洞,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
點閱:61
下載:1

文化保存-木都+1-資源代表圖
web文化保存-木都+1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1912年阿里山森林鐵道開通,催生了嘉義木都50年的風光歲月,嘉義製材所在日治時期,就擁有東亞第一大製材所的盛名,嘉義堪稱是臺灣的木都,而木都嘉義也因而保留了豐富的木業資產與深刻的城市記憶,北門驛這個車站是從阿里山把這些檜木運送下來很重要的一個站別,早期在北門驛這邊是一個很熱鬧區域,現在的林森路兩旁早期大約有兩三百間的民間製材工廠,整個因為阿里山林業的關係而改變。嘉義街的樣貌改變了、建築與產業改變了,嘉義市透過這些木業木材的關係而發展,是嘉義很重要的特色。當地還有一個舊監獄於1919完成的,是國內目前唯一僅存的日治時期矯正機關,當中的房舍、屋頂、桁架全都是檜木製成的。林業的歷史文化遺留很多東西,像是製材的匠師師傅、技術,對於木材的回憶都還在。這一代的人對這都市還有連結,下一代對嘉義會保有何等想法?近年來嘉義市的舊屋力計畫保留不少木建築,有影響到市民的觀點,也許有人會思考為何要保存許多木造房屋,也間接引導民眾思考嘉義市要有什麼樣的特色。
點閱:56
下載:0

文化保存-覓 官邸裡的那些人那些事-資源代表圖
web文化保存-覓 官邸裡的那些人那些事
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國小5-6年級
日治時代,流水伊助建造了一座獨具特色的海景宅邸,成為當時基隆的地標之一。1945年,原基隆要塞司令部在戰爭中遭炸毀,國民政府隨後選擇將流水宅作為新的司令官官邸,並由五位國軍將領先後居住。隨著時間推移,該建築的價值逐漸提升,並於1998年左右開始受到關注。2001年,基隆的雞籠文史協進會進駐該地,並積極爭取其保存。2002年,該建築被基隆市文化中心登錄為歷史建物,並成為文史工作者交流與彙整的場所,促進了當地文史活動的發展。然而,2004年,該建築遭遇土石流災害,造成嚴重損壞,隨後移交給基隆市文化局進行後續處理。此地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基隆歷史的重要見證。
點閱:46
下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