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分類
藝術領域
國小5-6年級(三)
搜尋相關的資源 1,439 筆
web傳統技藝-馨香傳世 徐智雄的土黏香DIY智慧
自明清以來,鹿港水運發達,一直是中臺灣重要的通商口岸,徐智雄指著眼前一片恬靜的市郊景色,說著在過去仰賴船運的時代,這裡曾是交通忙碌的河道,大小商船可以一路行至此處,而一公里外的銀行大樓處,正是當時水運支線的商埠所在。百年前的繁華,對於工藝品進出口的需求,使得鹿港成為臺灣手工藝世家的根據地,「即便經歷二戰跟政局多變的時代,鹿港的工藝魂仍然支撐著臺灣文化內涵。」徐智雄眼神帶著幾許堅信。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點閱:134
下載:0
web傳統技藝-《裹山》裡的土地與人文關懷 在編織中以布療癒
新生代藝術家林介文 (Labay Eyong)過往從事金工與空間設計,後從耆老身上學到編織技藝的軌跡與意涵,從新觀點切入傳統並應用於當代,2021年《裹山 Dungku Asang》之行動展演,便是她透過編織這一媒介,集結各方藝術家與傳承者,關懷土地與人文。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點閱:204
下載:0
web傳統技藝-換件舞台布景 為傳統戲曲點睛
2018年,臺灣的國光劇團與日本的橫濱能樂堂,在日本橫濱首演《繡襦夢》。演員身上華麗張揚的崑曲服裝,雖打破了傳統,但卻不搶奪太多目光而讓觀眾顯得難受。在其中調配中和的重要角色,就是臺灣舞台設計中生代的高豪杰,在他的巧思下,舞台畫面極為清雅淡麗,恰如其分。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點閱:161
下載:0
web文化保存-傳統木雕(葉經義)
木雕工藝與早期移民之生活息息相關,來自原鄉地區之生活文化與藝術風格,形塑獨有之木雕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款第1目:「反映古昔常民生活型態或娛樂類型,並在藝術或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者」之指定基準。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點閱:226
下載:0
web2008台北雙年展
較前幾屆雙年展,第六屆的「台北雙年展」將以台北當地的各種脈絡為基礎,提供多重的藝術經驗。本屆策展人,瓦希夫‧寇東與徐文瑞,將邀請比前幾屆更多的藝術家參展,並將提出多元且多重脈絡思考的策展方法。他們深信雙年展不單只是一個純粹自外引進的展覽計畫而已。此次展覽將以美術館為主要展出場地,並將延伸至台北市其他各個地方;目前場地仍再持續討論,尚未獲致結論。策展人徐文瑞與寇東特別在台北四處參訪,尋找可能的展出場地。然而,一些場地必須與未來的參展藝術家討論後始能最後確定。兩位策展人對於在展覽籌備期間與台北許多藝術機構,包括但不限於台灣的專業美術界間的溝通與互動,十分重視。他們相信最重要的是以展覽核心架構為溝通基石,使展覽成為一個平台,發掘新意、引發討論,並計畫於展覽籌備期間,開放與各界一起分享討論。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點閱:515
下載:2
web文化保存-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Seta Bakan 張鳳英)
織品為賽德克族千百年婦女們共同的文化結晶,由puniri技法體現了織布歷史的脈絡、顯現持續累積與發展軌跡,也蘊含千百年來賽德克族婦女的智慧。puniri「經挑技法」為賽德克族特有的技法,見織品的菱形紋(大小)、豆紋等紋路,即可知為該族織布特徵,其表現之技藝、色彩、紋飾,反映族群之藝術表現。
計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點閱:204
下載:1
web傳統技藝-以刀代筆 頭目藝術家哈古的木雕之路 不受局限的創作視野
長年對於生活周遭敏銳觀察積累的素材、對族群文化傳承的使命,再加上自學雕刻技藝,哈古(Haku)已成卑南族木雕藝術發展的關鍵人物。四十七歲那年,哈古投入木雕創作,讓不起眼的木雕藝術起死回生,發光發熱,建立原住民的自信心與自尊。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點閱:191
下載:1
web傳統技藝-王船工藝見傳承
過去每逢瘟疫流行,人們認為是瘟神散播這些疫癘,於是舉辦王醮,用船送走災殃。完成於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由王禮主修、陳文達編纂的《臺灣縣志》記載:「臺尚王醮,三年一舉,取送瘟之義也。附郭鄉村皆然,境內之人鳩金造舟,設瘟王三座,紙為之。延道士設醮酒畢,將瘟王置船上,凡百食物、器用、財寶,無一不具。十餘年以前,船皆木製造,風篷、桅、舵畢備。醮畢,送至大海,然後駕小船回來。近年易木以竹,用紙製成,物用皆同,醮畢,抬至水涯焚焉。」記載康熙時期臺灣王醮已頗盛大,船為木製,後來王船的材質改為竹紮紙糊,其他物用也改以紙造擬真,最後船隻擡至水邊焚化,送走了瘟神疫鬼。到現代木船多用在大區域、大型王醮,範圍小的鄉里聚落,多數用紙糊船。二十世紀後期王醮越舉辦越大型,王船越多樣化,糊紙與木製紛起並陳,各放異彩。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點閱:151
下載:0
web傳統技藝-朱團樂之樂 向臺灣製樂工藝致敬
朱宗慶打擊樂團年度音樂會「樂之樂」,以音樂劇場形式,訴說臺灣民間製樂工藝故事,文本行走間並以臺灣作曲家作品加以串連。站在製作節目的角度,「樂之樂」為活化台灣有形和無形的音樂資產,進行了良好示範。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點閱:173
下載:1
web傳統技藝-傳承祖靈記憶的圖騰刀具
臺北市內湖區境內多山也靠水,多雨潮濕,工作室與住家已落腳在此10多年的布拉鹿樣,特別喜歡這裡彷如化外之地的靜謐。使用機器刨刮木材時會產生四散的碎屑與煙塵,面山的小小陽台是他整理出來的工作空間,關上陽台的紗窗,將煙塵隔絕在外,面對滿眼的綠意,這裡是他靜心創作的角落。臺灣原住民的刀具,不脫工具、儀式與武器三種用途。流著排灣族與卑南族血液的布拉鹿樣,則讓一把生活中常見的刀具脫胎換骨,養出一群為「鹿樣風」著迷的收藏家粉絲,粗獷帶有原始生命力的刀具,也隱含了父親對他說不出口的愛。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點閱:171
下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