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著「對稱」圖形,舉凡動物、植物、建築、交通號誌、文字…,且我們也經常使用「對稱」這個名詞,但一般所說的「對稱」,僅對各種物件形狀做大略描述,就像日常生活使用的「相似」與「相像」是一樣的,未曾深入地探討對稱中的關係與性質。印象中,孩童時期最愛玩鏡子遊戲,發現拿一面鏡子照一半的圖,也可以看到圖案的全部;再放眼望去,生活周遭的建築物中,充滿著對稱圖形,只因為對稱圖形給人最安定的感覺,可見對稱圖形美麗之處,在生活中已立於一席重要地位。 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中,發現課本的活動大都以平面圖形的觀察、鏡射及釘板的操作為主,與生活的連結度不強,鮮少讓學生有動手做的機會,就算有,也只是讓學生摺一些基本圖形,如:三角形、正方形、菱形…,且僅以「單對稱圖形」來介紹線對稱,對於「雙對稱」、「多對稱」的概念也僅止於紙上談兵,未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因此希望由尋找生活中的對稱圖形作為引起動機、喚起舊經驗,教學的過程中著重由學生主動操作,透過摺紙、剪紙、繪圖或電腦多媒體操作等方式來檢驗線對稱圖形,並瞭解線對稱圖形存在著兩個、甚至是多個全等的圖形,創造出有趣的線對稱圖案,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效果、體驗與欣賞生活中對稱之美,使學生能清楚掌握對稱性質,並獲得較具體、完整的線對稱概念。
修改日期: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