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業系統:PC、Android
搭配載具:windows10 PC 、Oculus Quest 2
地震議題在防災教育被視為重點單元,也是在臺灣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但是在與國中專業的自然科老師討論過後,得出結論—只用課本以及課堂講述的方式對於學生來說過於抽象且難以理解,例如:地震的成因以及實際地震的情境,只透過課本圖文的講述是很難在短時間內理解地震的知識;也很難透過實際實驗來模擬地震的情境;如果將上述提到的觀念整合在虛擬實境(VR, Virtual Reality)教材中,藉由 VR 的沉浸式體驗來呈現地震原理以及特性,並透過在虛擬世界中與物件的互動以及模擬實際情況的演練,讓學生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透過遊戲式學習吸收學科的知識,且將多個單元融入到一個教材軟體裡面,讓學生可以藉由VR 互動,體驗多個單元的知識學習,達到多元學習的成效,根據上述原因,本計畫整理出下列將防災教育中的地震單元製作成 VR 的特色以及優勢:
VR 的沉浸式體驗介紹地震的成因與知識預期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VR 的遊戲式學習預期可以達到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領域:自然科學領域-自然科學
學習階段: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Ia-Ⅳ-3 板塊之間會相互分離或聚合,產生地震、火山和造山運動。
Md-Ⅳ-4 臺灣位處於板塊交界,因此地震頻仍,常造成災害。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