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Euthynnus affinis (巴鰹)
學名:Euthynnus affinis(巴鰹)
俗名:鮪、三點仔、煙仔、倒串、鯤、花煙、大憨煙、花鰋(澎湖)
棲息深度:0 - 50公尺
形態特徵:體紡錘形,橫切面近圓形,背緣和腹緣弧形隆起;尾柄細短,平扁,兩側各具一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鰭基部兩側另具2條小的側隆起脊。頭中大,稍側扁。吻尖,大於眼徑。眼較小,位近頭的背緣。口中大,端位,斜裂;上下頜等長,上下頜齒絨毛狀;鋤骨和腭骨亦具細齒1列,舌上則無齒。第一鰓弓上之鰓耙數為29-34。體在胸甲部及側線前部被圓鱗,其餘皆裸露無鱗;左右腹鰭間具2大鱗瓣;側線完全,沿背側延伸,稍呈波形彎曲,伸達尾鰭基。第一背鰭具硬棘XI-XV,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近,其後具8-10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尾鰭新月形。體背側深藍色,有十餘條暗色斜帶;胸部無鱗區常具3-4個黑色暗斑。全世界本屬共有三種,臺灣僅產此種。
棲所生態:近海大洋性上層洄游魚類。常成大群游動,流泳速度快。主要攝食魚類、甲殼類、烏賊等。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之溫暖水域。臺灣主要產於東部海域。
漁業利用:為各沿岸國重要之經濟魚種,年產量可達45,000-65,000公噸。一般漁法以流刺網或延繩釣捕獲。主要以煎食、味噌湯為食,新鮮魚可作生魚片。
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推薦者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主動式
更新時間
2021-11-01
點閱數:0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