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從男性通用到女性專用
整體而言,17世紀的服飾發生改變,當時男性服飾開始轉向「陰性柔美」的型式,在鞋子方面,除了靴子外,另一常見的則是鞋上飾有「緞帶」、「薔薇花」造型的「高跟鞋」;至於女性也同樣流行穿高跟鞋。之前提到,高跟鞋最早起於義大利,後來才傳到歐洲其它地方。而法國最早見到的高跟鞋,是凱薩琳.德.美第奇(1519~1589)自義大利啟程,與奧爾良公爵(後來成為法王亨利二世)結婚時,帶入了法國。高跟鞋在一開始其鞋跟很低,且多漆成紅色(紅鞋跟一直流行到18世紀,但不包括靴子)。另外,在鞋面的造型上,由原先以薔薇花裝飾,約到17世紀中期逐漸為華麗的絲帶扎成的蝴蝶結取代。高跟鞋似乎讓男性更感到自信且偉大。以路易十四(1643~1715)為例,身為當時歐洲最具權勢的君主。由於身材矮小,高跟鞋的高度才能襯托出應有氣勢,據說路易十四有時會穿鞋跟高達12.4公分的紅跟高跟鞋。同時,作為當時的時尚經典的領導者,路易十四對高跟鞋的喜好,也影響到當時的宮廷朝臣,甚至流行到歐洲其它國家。例如英王詹姆士二世與他的朝臣受到影響,穿著高高的紅跟皮鞋。至於17、18世紀的女性鞋子,基本上是跟隨男性鞋子的樣式,而逐漸不同。大體而言,17世紀時的女性也流行穿高跟鞋,在室內則常穿一種高跟拖鞋;但在戶外旅行、騎馬時,則較習慣穿由天鵝絨緞子或西班牙皮革材質製成的中筒靴。進入18世紀,當時流行洛可可風,在服飾上強調華麗,而女性高跟鞋的樣式也產生變化。1730年時女性鞋跟朝向細根發展,一般稱為「蓬巴杜鞋跟」或「法國鞋跟」(因其源自於1745~1750年間的法國),鞋頭以尖頭為主。1760年開始,便裝的鞋子傾向低跟發展,鞋頭也不像之前那麼尖了。至於男性仍然流行穿紅跟高跟鞋,但鞋跟也有朝低跟傾向,甚至到18世紀末時,鞋子看起來很像拖鞋。另外,在室內時男性主要穿著高跟鞋,在室外時則是穿靴子,直到1780年後,靴子才逐漸開始適用於許多場合中。進入到19世紀,在世紀前期,男性的鞋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靴子,又分為高靴(在1830年後,只限於鄉村和運動裝使用)或短靴;另一類則是為搭配及膝短褲和馬褲的無跟鞋。到世紀的後半期,男性長及小腿的半長筒靴幾本上已很少見,即使有也是用於騎馬時。至於短靴,則以各種不同的款式流行,50~60年代以尖頭鞋為主;80年代則是長且鈍頭或方頭的皮鞋為主。至於顏色上,是以黑、棕色為主流。女性在19世紀前期,穿著平跟或很低跟的無帶平跟鞋子,但在不同年代流行尖頭(1800~1810)、圓頭(1810~1830、窄方頭(1830~1849)等鞋頭。靴子也是女性常穿的一種鞋子,長度至腳踝,鞋跟也是以低跟為主;另外也些絲質中筒靴也可搭配禮服穿著。到了19世紀,於40~50年代左右,靴子又開始流行裝上鞋跟,但高度並不高;但到了70~80年代,鞋跟更高了,再度流行「法國鞋跟」、「蓬巴杜鞋跟」;至90年代時,有些鞋跟到很高的程度,長度則上升到小腿。但這並不表示高跟鞋退出舞臺,有些19世紀的繪畫中仍可以見到,只是此時似乎女性較常以靴子為主。至於在男性中,高跟鞋似乎退出男鞋領域,而不似剛出現時廣受男性喜愛,反而漸成為女性的專屬鞋類。在歐洲歷史中,最廣為人知的高跟鞋愛好者,路易十四可謂當之無愧。但歐洲的高跟鞋並非至十八世紀時才出現並流行,而是始於十七世紀。之前,士兵的馬靴已是高跟型式,目的是為騎馬時,保護蹬馬的腳。之後,為改良平坦而笨重的高底鞋,義大利不知名的設計師設計出高跟鞋,成為與高跟靴子不同的鞋子款式,且不論男女皆穿上了高跟鞋。整體而言,17世紀的服飾發生改變,當時男性服飾開始轉向「陰性柔美」的型式,在鞋子方面,除了靴子外,另一常見的則是鞋上飾有「緞帶」、「薔薇花」造型的「高跟鞋」;至於女性也同樣流行穿高跟鞋。之前提到,高跟鞋最早起於義大利,後來才傳到歐洲其它地方。而法國最早見到的高跟鞋,是凱薩琳.德.美第奇(1519~1589)自義大利啟程,與奧爾良公爵(後來成為法王亨利二世)結婚時,帶入了法國。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411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375.zip (35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