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三角湧】(三峽)
清乾隆初期安溪人董日旭、李國開來到這裡開墾,並建公館收租,是三角湧地區開闢的開始。因地處大嵙崁溪、三角湧溪、橫溪三合匯流之處,故稱為三角湧莊,一九二零年改為三峽。同治初年,又有一位來淡水之荷蘭人,為了經營茶葉曾僱用淡水工人,到三角湧山員潭仔開墾山坡地二、三百甲,並由南洋輸入茶樹栽植製茶。同治二年,公館尾的富家李三朋曾到艋舺經商,和王益興合資開設北郊金益泰號。後自創安記號於艋舺舊街,置大船數隻,航行於大陸各港埠之間,累積了許多財富。此外,三角湧人還有許多人以水路進出艋舺、大稻埕經商。 大正、昭和年間,三峽仍以出產茶、樟腦、木材、木器、家具、米粉、染布、木炭而聞名。這些三峽特產,多由紅頭船運到萬華、台北銷售;再原船載回日用雜貨百貨回三峽。大正八年建造桃園大圳石門攔水堰,大嵙崁溪中下游河水減少,再加上三峽與板橋台北間的公路通車後,船運漸減,終至絕跡。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72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658.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