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儒家設變致權的智慧:(1)出處進退的取捨
在春秋末期,「學而優則仕」是孔子開啟平民教育以後讀書人重要的晉身之階,憑著一己之才德縱橫穿梭於列國之林,以博取王侯青睞。然而詭譎多變的政治氛圍互為消長,士人出處進退自有一套分寸與法則,以凸顯一己之志行。以孔子所呈現的取捨格局舉其數端如下:
【古義例舉】:
(一)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二)「……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三)「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四)「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五)「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六)《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
(七)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晏子居晏桓子之喪,遜畣家老,仲尼善之曰:「晏子可謂能遠害矣。不以己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從夫子「待賈而沽」的斟酌伺機,到周遊列國十四年間的旋進旋退,乃至執筆《春秋》為天下定奪大是大非之義無反顧,足見聖人起心動念動見瞻觀,倘非養之有素,何以昭鑑於後世,流芳於千古哉!
【觸義旁通】:
(一)當生命陷落時,你也在繞圈子嗎?作者﹕何權峰 (暢銷心靈作家)(二)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三)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四)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五)「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六)子曰:「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ㄧㄣˊ)如也。君在,蹴踖如也,與與如也。」「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在這個架構之下,形成孔門特有的「說話藝術」,足供後人效法學習: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公明賈曰:「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悅乎?繹之為貴。」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然而在說話的機制之下,其操控的樞紐則繫於內在查察之判斷,故深究一層,則有如下之章節為之申義,其取予之間,又豈是利害禍福可動搖其本衷: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故衡誠懸,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奸詐。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韓非子‧觀行》:「西門豹性急,佩韋以自緩;董安于性緩,佩弦以自急。」【聊備一說】:賊(畢卡索發跡的故事)人的一生幸福與否,只在乎你的心怎麼看待人生不過如此
快樂過日子吧!!! 幾米插畫ZOOM有意思的一本書小小地球何其小(根據來自加拿大的一組幻燈片)10 的乘方由微視到巨視鏡頭看世界繁華,不過一掬細沙
據說這是摩托羅拉MOTOROLA公司招考新員工的測試題
點閱數:1,182
下載數:1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1)出處進退的取捨.zip (20M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