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古代,埃及和巴比倫已經應用木雕板在泥磚上打印,羅馬已經有鑄造的字模,蓋印在火漆上的雕製印章,以及烙印家畜和奴隸的金屬字母,中古時期更有紡織物的印染出現。但歐洲雕板印刷的出現卻與中國息息相關。造紙術西傳的同時,阿拉伯人也接觸到了中國的雕版印刷技術,但此技術卻不像造紙術一樣在阿拉伯人的統治區裡傳播開來。直至蒙古人在其征服地區廣泛使用紙鈔,紙鈔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術也順著絲綢之路西傳至西亞、北非一帶,之後又進入了歐洲。除紙鈔之外,宗教畫和紙牌促成了歐洲人接受印刷技術。紙牌雖小,卻綜合了手繪、木版印刷等各種方法,成了歐洲人學習、掌握雕版印刷術最直接的途徑。14世紀晚期,可能是歐洲雕板印刷術(Block Prints)開始的時代,這些早期印刷品共同特徵就是宗教性,內容大多引自聖經上的人物或者在世的聖者。著名之板印有「貧民聖經Biblia Pauperu 」及「聖克利斯朵夫 St. Christopher 」等,於1423 年先後問世。雕板印刷術的出現意味著書籍也可以刊印,它是活字印刷的先驅。雕板印刷的發展,最早木刻板上是沒有文字的肖像印刷品,但有人發現在圖上附加短文說明,效果頗佳,為了印字,可以再另刻一塊橫版,或在人物間的空白處加刻,開始圖說是採手寫,後來則與圖案本身一起刻在木頭上,最後是把印刷圖畫和印刷文字裝訂成書籍,早期是單面印刷,像中國書籍一樣把空白的一面摺合起來。木板印刷,可以複製整頁文字,但這方法不適用於數量龐大的書本印刷,因為要將整本書的每一頁都刻一塊木板,需要很多技術純熟的工匠才可完成。工匠的費用和手抄書的成本一樣昂貴,生產速度也相當緩慢,大都是圖畫和非常重要的文章才用木板刻製而成。因板畫或雕板書的成功,意味著書籍也可以刊印,它是活字印刷的先驅。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6-08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