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西方書寫工具的演變過程
人類在傳播和記錄方面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上古時期,人類會選擇耐久性的素材來記錄一些重要的事蹟,例如把象徵性的圖繪在樹皮、石頭或洞穴壁上。因此為求方便書寫,不斷出現新的書寫材料。在波斯和巴比倫卻有不同的發展,他們用楔形工具來描繪象形文,多在泥板上刻畫,所以線條筆直,後來為求方便,書寫者使用了蘆韋桿來壓印在泥板上,因而字的筆畫都成為具三角形的線條,如同楔形。當字形寫法趨於統一且制式,楔形文字字形漸失去象形的意味。埃及人因覺得用木材、石頭及土塊這些材料來記事或繪畫,非常不便,所以發明莎草紙(papyrus)。材料取自尼羅河兩岸的莎草,將莖切成薄片後交叉排疊,再用硬物壓磨,重複多次後曬乾就完成,用蘆葦沾上煤灰、樹膠和水做成的墨汁就可以書寫在上面。因埃及氣候乾燥,莎草紙因紙質堅固又輕薄可保存許多。但埃及伯格摩(Pergamum),因缺乏莎草,當地人民另外找尋新製紙材料,將動物皮刮脂去油後磨光,再切成大小實用的尺寸,這就是羊皮紙(Parchment)。因莎草紙在潮濕地區不易保存以及因為表面纖維方向不同不易書寫,相較之下,羊皮紙更容易兩面書寫且好保存,就取代了莎草紙。因莎草紙和羊皮紙的發明,材料改進後,人們繪圖加快,圖樣就慢慢演進成字母一樣。希臘、羅馬時代為了保護寫下的東西不易損壞,在莎草紙或羊皮紙的兩端縛以木軸,可捲起來,這就是所謂的卷軸(Scroll)。羅馬人和希臘人還有另一種方法溝通訊息,有時他們用尖筆(Stylus)在臘板上刻字,然後將臘板以帶子結在一塊,就像一本粗製的書冊。西元5世紀羅馬帝國漸趨衰落,許多精心製作的卷軸和字板毀於一旦。但有些卷軸,包括聖經與許多重要書籍,都被保存收藏在修道院中。於是修士擔負起書寫重任,他們常將一件件的羊皮紙手稿附繪彩圖,加以解說,頁數增多後再分段訂成小冊,再將這些小冊合成一本書。這些書籍大多與宗教有關,封面往往有精美的圖案或雕刻,裝飾華麗。爾後,修道院繼續採用這種方式編制書籍,修道院成為主要的學術中心。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627
下載數:2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801.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