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重新控制馬來亞後,原本計畫在此成立馬來聯盟(Malayan Union),將馬來亞改為殖民地,然而遭受馬來人的反對,而發起馬來全國聯合組織(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 UMNO,亦稱巫統),在雙方商量下,最後在1948年2月組成馬來亞聯邦(Federation of Malaya),公民權只限於馬來人。同年以華人為主的共產黨叛亂,由於其恐怖份子形象使馬來亞也有其他華人並不贊該行動,而為了並避免造成馬來亞經濟上的危害,英國很快的鎮壓此組織,並鼓勵華人組成替代組織爭取權利,1949年2月陳禎祿 (Tan Cheng Lock)領導馬華公會(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MCA)成立,願意與馬來全國聯合組織合作,在不歧視其他民族的情況下達成獨立。在英國強烈表達退出殖民地的意願後,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獨立,東姑阿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為第一任首相。新加坡則於1958年自治邦,然而外交事務交由英國與馬來聯邦主持的內部安全會議控制。1959年自治邦第一次國會議員選舉,由律師李光耀(Lee Kuan Yew)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獲勝,李光耀成為新自治政府的總理。1961年東姑阿都拉曼提出和新加坡、北婆羅洲、汶萊與沙勞越合併的說法,在各方協調之下,除了汶萊以外,馬來亞、新加坡、沙巴(北婆羅洲)與沙勞越在1963年9月16日組成馬來西亞聯邦。在馬來西亞成立後,李光耀與東姑阿都拉曼的衝突卻越演越烈,東姑阿都拉曼決意要求新加坡離開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擁有豐富油田的汶萊(Brunei)由蘇丹統治,1959年英國讓其成為自治邦,英國只控制其國防與外交。1979年,英國與汶萊約定,五年作為過渡其獨立,1984年1月1日汶萊正式獨立,蘇丹自任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