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鐵路國有政策與武昌起事
1911年正月,盛宣懷任為郵傳部尚書,為鞏固權位,與親貴結納,力主借款築路。在同年五月奕劻成立的新內閣中,盛仍主掌郵傳部,時給事中石長信建請幹路國有,支路民營,但盛仍決定執行鐵路國有政策。當時所謂幹路分為東西南北四線,川漢路為西線,粵漢路為南線的一段,實際要收歸國有的即此兩線,清廷派端方為督辦大臣。此時湖北、湖南、廣東與四川等省都出現了自集資本不足額的情況,加上鐵路公司的職員侵蝕挪用公款的問題,更給予政府將鐵路收歸國有的理由。而反對最力當然是上述四省,立憲派控制的諮議局與鐵路公司,希望能收回成命。湖南、四川當局,亦謂商民力能自辦,不甘借債,請暫緩接收。但清廷此時採取強硬的態度,聲言「倘敢糾眾作亂,格殺勿論」。四川立憲派的領袖蒲殿俊等一向主張川路自辦,該省鐵路董事會實際亦受他們控制。請願立憲被拒,他們已十分憤慨,對於鐵路國有,認為更是倒行逆施。郵傳部所定的收回四省鐵路公司股票辦法,尤令他們不平。因為在這個補償四省的政策中,四川最少,於是代表士紳、富裕地主與富商的四川省諮議局率先而起,反對這種不公平的待遇。八月,先後發動了罷課、罷市等抗議活動,要求推延國有化政策,同時彈劾盛宣懷。但是四川新任總督趙爾豐採取高壓手段,將議長蒲殿俊及鐵路公司董事多人拘禁,哥老會乃組織武力包圍成都,使川民與官府之間的衝突日益加劇。儘管四川士紳公開對抗朝廷政策,但僅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並非為了推翻清朝統治,但是清廷無視他們的訴求。為控制四川省騷亂,將部分的湖北新軍調往四川,而這一時機遂被革命黨人所利用,進而策劃了武昌起事。
關鍵字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727
下載數:3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443.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