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法西斯主義的義大利
義大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該國轉向極權主義乍看之下是一件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不過,義大利的困難局面由來已久,這些問題在戰後並沒有被解決。義大利依然被分為兩大部分:一為繁榮昌盛的工業化北部,一為極為貧窮,以農業為生的南部。除了相當極端的經濟差異所造成的問題之外,該國還深受 19 世紀 90 年代的帝國主義激情的損害。義大利試圖在北非確立自己的大國地位,卻沒有成功,這使得義大利產生恥辱和挫折感。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統治階級就受到年輕一代的公開指責,年輕者希望能夠將憤世嫉俗、腐敗、優柔寡斷、而且充滿失敗氣息的統治者由義大利清除。但是,假如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沮喪和屈辱,獨裁制度便很難在義大利建立起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軍隊的主要任務是:在英、法、美與德軍正面交鋒的時候,在南線戰場牽制住奧軍,讓奧軍無法與德軍合流。為了完成這一件任務,義大利動員了 550 多萬人,其中近 70 萬人陣亡。義大利參戰的直接財政支出是 150 多億美元。與英國人和法國人作戰所付出的代價相比,義大利是要來的比較小。但是義大利原有的經濟與資產卻遠遠不及英、法,而在戰爭結束後分配戰利品,義大利所得到的亦遠低於他們所預期的。雖然在戰爭時的秘密協定中,允諾他們可以得到大部分奧地利的領土,但義大利人堅稱這些與他們所做出的犧牲相比是不對等的。義大利民族主義者將此稱之為「凡爾賽之恥」。不久,民主主義者的矛頭轉向了自己國家的領導人,認為是領導人能力的薄弱,導致國家無法取得應得的東西。法西斯主義(Fascism)源於拉丁文 faces,本來指的是象徵羅馬國家權威的斧頭,在義大利語中,開始被引伸為集團。在 1914 年 10 月,法西斯組織已經成立,這個集團的目的在於宣傳鼓動,促使義大利參戰。成員都是一些年輕的理想主義者、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和不得志的白領工人。法西斯黨的綱領是一份激進的文件,由墨索里尼在 1919 年正式起草。法西斯黨要求實行普選制度、罷除保守的參議院、實行八小時的工作制度、對資本和遺產科以重稅、把從戰爭中所獲得的利潤百分之八十五充公、同意加入國際聯盟、並反對一切帝國主義。不過 1920 年 5 月,旋即被較為保守的黨綱所取代。1922 年 9 月,墨索里尼開始公開談論革命,10 月 28 日,一支由50000 名法西斯民兵組成的大軍,以黑衫制服的形象向羅馬進軍,總理被迫下台,義大利國王敦請墨索里尼組閣,不費吹灰之力的,墨索里尼便控制了義大利政府。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86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3205.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