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海禁政策的實施
海禁是清帝國為了抵制鄭氏而採取的焦土政策,這個策略是由投降清廷的鄭成功部降黃梧所提出,禁止東南沿海的居民出海,並將其遷至內陸,以斷絕鄭成功的接濟,即所謂的「遷界」。實際的作法是將濱海30里內的田園、廬舍焚燬,強迫居民向內陸撤離,並在邊界上築牆、立界石,並派兵駐守,達到「片板不許下海,粒貨不許越疆」的地步。1664年鄭經放棄金廈、退走臺灣後,清朝更嚴格執行海禁政策。然而此政策不僅鄭氏飽受威脅,沿海居民生計也陷入絕境,因此有不少人民越界投靠海外的鄭氏,這也間接促成漢人來臺,成為開發臺灣的生力軍。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459
下載數:4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751.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