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商民運動的終結
商民運動隨著北伐戰事而推進發展,但國民黨對於商人的動員力仍低,商民協會的掛名領袖常是舊商會領袖兼任,有的商民協會則是在舊商會的基礎上改組而成,因此被人認為是「空有商民協會之名,而沒有革命商民團體之實。」加上由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的快速進展,商界利益受到衝擊,使商民協會與工會間的衝突不斷增大,變成商會與商民協會合作對抗工會的狀況。在此環境中,商民運動基本上已經失去其原有的打倒軍閥與帝國主義的「革民動員精神」。而在代商界向政府陳情的功能上,由於商會有長年累績的政界人脈,無疑要比商民協會強得多。到後來,失去運動主軸的商民協會除了應付對商民政治宣傳的事務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表現,而成為一個無目標、無經費、無人員的「三無」運動。商民運動是以黨辦商民協會作為商人團體,藉以動員商民,改革舊商會,並試圖代替所有商會所擔負的職能。但中共介入商民運動之後,卻將許多商會視為打擊的重點,造成商界的不安與反感。而商會與商民協會衝突的背後,除了商人間的利益衝突之外,更摻雜許多地方黨部與政府之間的糾葛,使得中央商民部在商會存廢問題上,立場相當為難。雖然1928年7月通過的《民眾團體的組織原則及系統》條例,規定商會與商民協會並存,前者由政府管理,後者歸黨部管理,但是不但不能解決商會與商民協會之間的衝突,反倒使雙方形同水火。商民協會為保持其地位起見,要求取消舊商會,以統一商民運動,更使地方的黨商關係惡化,引發國民黨1929年於南京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時,以上海中心,爆發商會與商民協會的集體對峙,互指對方為反革命,使糾紛走向暴力化。最後南京政府在財政與經濟的多方考量下,提前頒布商會法,確立商會的合法地位。而早已喪失功能並需中央補助活動經費的商民協會在完成北伐後,再沒有存續之必要,只能就此解散。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93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745.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