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中組最初開採重心集中在本山礦系,在大金瓜海拔560.5公尺處,開鑿本山一坑,逐次向下開闢二坑、三坑、四坑,以及295公尺處的本山五坑。1904年,田中組採礦技師,在本山三坑附近發現含銅的礦物結晶(亮黑色的柱狀晶體),是為硫砷銅礦(Enargite),並將發現地命名為「長仁礦床」,翌年田中組在金瓜石山下的水湳洞地區建設煉銅廠,以採金為主的金瓜石從此轉為金銅生產。田中組其後又陸續發現第二、第三長仁以及松、竹、梅等新礦源,黃金年產量連續五年將近三萬兩,銀平均年產量將近四萬兩,銅年產量更逐年增高,1914年還創下1875噸的最高紀錄,小小的金瓜石礦區被冠上「日本首一」金礦山美稱。雖然金瓜石礦區三度易主,也曾因為戰時經濟與黃金政策影響而遭遇經營危機,但最後接手金瓜石礦區的日本礦業株式會社以嶄新而完善的設備,加上藏量豐富新礦脈的發現與開採,使得金瓜石礦區的黃金產量年年高昇,到了1938年甚至將近七萬兩的高峰,躍居全亞洲第一,當時礦區山城徹夜燈火通明,熱鬧繁榮的金瓜石終於站上百年採金史的黃金顛峰,此一盛況直到太平洋戰爭末期才因戰事影響而衰。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