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咖啡與茶葉的心結
1664年以前,咖啡曾隨著荷蘭進入北美的荷屬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當時咖啡仍屬於稀有品,飲用的風氣並未傳開。1664年,英軍取得此地,並改名為「新約克」(New York),開始了英國於北美殖民的事業,也象徵咖啡將開啟在北美銷售的大門。1670年,英國殖民政府對北美發出了第一張咖啡販賣執照,是由一位波士頓的女士─桃樂斯?瓊斯(Dorothy Jones)取得,但這並不代表著女性是咖啡館的常客,此時,北美的咖啡館比較像是小酒館或是客棧,成為工人或是士兵尋歡的場所。此外,咖啡館不只提供咖啡,甚至有供應早餐、酒、茶等選項,由此可知,此時的咖啡館往往流於喧鬧吵雜,或是尋花問柳的風月場所。十八世紀初期,此一情況出現轉變。由於殖民母國對於茶葉的愛好,因此大量向北美地區出口茶葉,使得殖民地的人民也轉而崇尚飲茶的風尚,然而這當中隱藏著對殖民地的剝削,高昂的茶葉稅是殖民地所無法負擔的,並使居民開始心生不滿,給予逐漸沒落的咖啡業一線生機。十八世紀中葉,北美地區的咖啡館逐漸擺脫過往那種複雜混亂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成為談論生意、接洽工作、甚至是討論政治、草擬宣言的重要場域,像美國開國元勳常聚集的波士頓「青龍咖啡屋」(Green Dragon Tavern),即為其例。1765年,英王喬治三世頒布的《印花稅法》及1767年開徵的茶葉稅,使殖民地居民決定由荷蘭進口走私茶葉,這樣的行為觸怒殖民母國,因而更大量地傾銷茶葉到殖民地,以影響茶葉的價格。1773年,人民的不滿與憤怒到了極點,乃喬裝成印地安人,強行將英國貨輪中的茶葉倒入海中,這也宣告茶葉時代的結束與咖啡時代的來臨。咖啡也成為在波士頓茶葉事件後,爭取獨立、自由、民主的重要象徵,當時波士頓的重要咖啡館,更成為革命份子策畫行動的重要大本營。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後,人民?表現愛國情操拒絕喝茶,促成咖啡館大為盛行,而大陸會議通過抵制茶葉的決議,更刺激了咖啡的消費,而美國藉著地利之便,直接於中南美洲取得咖啡豆,終使咖啡成為美國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飲品之一。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51
下載數:3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636.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