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馮?洪保德(1767~1835)生於普魯士的波茨坦,少時受良好教育,曾任普魯士駐教宗的代表。洪保德醉心於古典文化之中,認為歐洲的文明在希臘,崇尚希臘的文化,因此古典的以人為出發點的人文主義成為其教育理想的基礎。他希望學生透過學習希臘文、古典文化等課程,使德國培養出類似古希臘人的全人,因此也創立了人文中學(Gymnasium),Gymnasium緣由於希臘時代運動、辯論的場所,引申為所有哲人的聚集之處。由於洪保德認為要先開發學生能力,全面且均衡發展後,再接受專業知識。於是計劃了三級的學校制度:小學、中學、大學。人文中學作為大學預備學校,為九年制(5至13年級),小學(Grundschule)畢業後,進入人文中學,畢業後通過Abitur考試,可進入大學或就職。除了在教育改革上的作為,洪保德同時也是哲學家,對於德國自由主義的闡述有一番貢獻,他於1810年出版的On the Limits of State Action,描寫了自由主義的發展,以及說明在完人發展中,自由的角色之所在,且國家除了維護公民消極的權利之外,不得侵犯個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