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新帝國主義
新帝國主義(New Imperialism)是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期,歐洲各國如: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義大利等,以及後來的美國、日本以其科技及經濟力量,對亞洲、非洲、拉丁美洲進行殖民地統治與經濟勢力擴張的行為。在1870年普法戰爭之後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四十多年之間,可以說是新帝國主義發展的最高峰。大致說來,新帝國主義與舊帝國主義最大的不同點是:舊帝國主義注重經濟的掠奪,而新帝國主義更有領土野心和及政治目的,例如德國、義大利、日本,他們的目的是想藉著對外的殖民活動,證明自己已躋身列強之林。新帝國主義和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初的殖民形式舊帝國主義或古代的帝國主義(如:羅馬、波斯等)有所不同,在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初的舊帝國主義,其最大的目的主要是經濟因素,通過爭取海外貿易的利益來達到母國的富強,當時的西方各國會利用殖民地作為中繼轉運站或是貿易補給站(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可以作一個明顯的判別),或利用殖民地生產貨品,直接轉銷給消費者(如:荷蘭人直接將香料轉賣予其他歐洲國家)。但是,新帝國主義是在貿易的基礎上,加上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而產生的,殖民地的作用是作為歐洲工業的原料生產地,原料從殖民地運往母國經過工業加工,再運往他處進行傾銷。其次,舊帝國主義時西方各國和其他國家的地位上大致是平等的,雙方同以農業為基礎,國力相差不遠,有時西方各國甚至要屈從於其他國家的限制,以維持貿易的可能性,如西方國家必須遵守清廷和江戶幕府規定下在華及在日的貿易限制。但新帝國主義時,兩者的關係存在著很大的落差,西方各國以船堅炮利打破其他國家的限制,進行工業傾銷、有大幅度的領土要求,譬如在1840年代前,英國對華只要求允許自由貿易及平等外交,但數十年後,英國的目標便是獲取經濟特權,對中國進行商品傾銷,甚至佔領中國藩屬和劃分勢力範圍,以擴大本國工業發展。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3,932
下載數:16
點讚數:3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471.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