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現代醫學教育改革
回顧百年來臺灣隨政治、社會、經濟、教育、環境等巨大的變化,使得臺灣的衛生醫療面臨甚大的變遷。尤其1980年代以後臺灣的醫界遭遇種種問題,對醫療體制與醫學教育帶來嚴酷挑戰,醫學教育自應順勢應變,使其「產品」─新進的醫師們,能肆應醫療衛生之需要。西方第一次的醫學教育改革在1910年提出,促成第一次現代醫學教育改革,影響美國及世界醫學教育影響深遠。這一次的教育改革也在1950年代的美援醫療時期影響臺灣的醫學教育。不過臺灣的醫學教育在1998年被美國教育部的評鑑委員會評為「不可相比」,凸顯臺灣的醫學教育仍待加強,評鑑制度遂隨之而生。醫學教育評鑑制度的產生:教育部於1999年委託規劃醫學院評鑑之機制,並成立「臺灣醫學評鑑委員會」 (TMAC) ,對醫學院定期評鑑,並於2000年完成臺灣第一次的醫學院評鑑,2003年終獲美國教育部的評鑑委員會認同,使臺灣的醫學教育評鑑水準已能與美國及世界各國相比。教育部基於醫學系評鑑順利成功,將評鑑制度推廣至非醫學系之所有大專院校,以健全高等教育。2005年由教育部和臺灣153所公私立大學共同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正式揭牌成立,目標在建立臺灣完善的評鑑制度,TMAC也一起併入評鑑中心。1980年代以來臺灣的醫療體系與醫學教育即已呈現許多問題,改革醫學教育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若從教育的過程來?,臺灣醫學教育的問題概有,(1)基礎醫學教育時期 (即學院內的教育時期):基礎及臨床醫學分別講授且偏重講授,而缺少其他有效之教學方法;人文、行為及社會科學知識未受重視;臨床知識與技能欠缺系統;醫師考試方式打壓學習動機等。(2)畢業後醫學教育時期 (如住院醫師訓練時期):過早專業化、訓練排程以服務需求導向的問題等。(3)醫師之繼續教育:缺乏系統,並以保住專科醫師資格為目的的問題等。現代的醫學教育改革,從1992年台大醫學院開始展開,並持續至今,其目的在於培養具備仁心仁術的良醫,能「以病人為中心」,同時要求一位良醫必須兼具醫學專家、溝通者、協調者、管理者、健康守護者及學者、終身學習者的核心能力。在此一改革下,從學生甄選、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博雅教育及小組教學方法、基礎臨床課程的整合、教學評量的多元化、教師專業成長等方面都有所革新。此外,台大醫學院試辦的六年制醫學士制度亦受到相當的矚目,並擬推行到各醫學院校來實行。臺灣的醫學教育在各界的努力下,正進行一場「寧靜革命」。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486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193.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