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宗族組織
想要了解明清時期的宗族組織,就要掌握以下兩個概念:一是有明確的父系祖先和譜系;二是所包含的支族。其中五服和房的觀念,在宗族組織內發揮重要影響力。明清時期,各個宗族認定的祖先,大多可以追溯至始遷祖,始遷祖以下的同姓成員都是可以成為宗族的一分子。明清時期宗族的始遷祖,往往可以追溯至宋元時期,若按照這個觀念,許多宗族的成員往往都超過了五服的範圍。那麼應該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方式很簡單,通常族譜的修纂者在修譜的時候,總是會說明為何要收這些出了五服範圍的族人。另外關於支族部分,宗族的始遷祖之下,尚有其他子女,也就是相對於始遷祖的的各「房」,這些是原本宗族的分支,包括遷到外地的族人以及五世之外的族人,他們常常會另外成立祠堂,於是就產生了宗族的支派。宋代開始,設置族田成為宗族救濟族人的重要方式,明清時期族田的設置更加完善。根據近代學者李文治所統計的族田資料,宋元時期有70多個例子,明代則達到200個,至於清代,數量更是多到不可勝計。族田的來源約有四個方面:一是族人捐置,又以為官者捐獻最多;二是遺產歸公,其中包括了戶絕的財產;三是族人分家時,特別設置用以祭祀某一個祖先;四是族產收入後的繼續添購。中國人以農立國,人們往往將其收入,另外購置田產。至於族田的管理,以族人輪流掌管為最普遍的現象。族田的收入,用途十分廣泛,如繳交政府賦稅、祭祀祖先、贍養族人、教育族中子弟、儲存糧食以備荒年之需等等。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370
下載數:4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948.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