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宗族的平民化
從中國古代宗族制度的演變來看,先秦時代是貴族宗族的時代,漢唐時期則是士族宗族的時代,宋元時期則是官僚宗族時代,明清時期則是紳衿宗族的時代。所謂的「紳衿」,指的都有身分的社會階級,他們的身分來自於考中科舉後所具有的功名,「紳」指的是退職官員,「衿」指的是具備功名卻沒有做官的讀書人。實際上,紳衿這類人物,亦可以算做平民,屬於「士農工商」的四民之首。這些人在明清時期成為宗族內的領導人物,尤其是清代,這類人物在宗族內十分活躍,因此明清時期可以說是宗族平民化的時代。為何說明清時期是宗族平民化的時代?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第一,紳衿宗族是宗族的主體。紳衿在統治者的眼中,是任命官員的預備人選,所以政府給予他們特權。而在平民眼裡,紳衿憑藉著這些特權,在平民之中取得了領導的地位,往往代表他們和官府進行溝通協調。由於具備這種特殊地位,紳衿成了明清時期宗族的主體人物。第二,平民宗族大量的增加。在政府法令的規定裡,農民、商人所營建的宗祠和產業受到了保障,加上士人人數畢竟有限,所以不少平民擔任宗族的領導人。另外移民的活動,亦是造成平民宗族增加的原因。明清時期,中國境內發生了數次大規模的移民潮,這些移民大多是一般的民眾,他們遷移到新地區後,將宗族制度帶往當地,所形成的宗族自然是以一般民眾為主體。因此,明清時期的宗族制度開始平民化。總而言之,如同學者馮爾康所言,明清時期宗族民間化了;同時也是民眾化了,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有更廣泛的民眾參與家族活動,平民化與民眾化可以說是同時發生的,與生俱來的;它是以官僚、紳衿、富人為主體的社會組織。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668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952.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