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之稱呼是因為其遺址正好位於龍骨山的山頂,剛好在”北京人”居住的”猿人洞”的頂部之上。這個遺址是在1930年發現的,1933-1934年進行了兩次發掘,發現重要的古人類化石和文化遺存。“山頂洞”遺址分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四個部分,古人類化石和文化遺物主要是出土於上室和下室。上室地面有灰燼層,並發現骨針和裝飾品,推測應是山頂洞人的居住地,而下室發現3具完整的頭骨和一些體骨化石,人體周圍並散佈有赤鐵礦粉和陪葬品說明這裡是墓葬地。經過測定,”山頂洞人”生活年代距今約2.7萬年前,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原始人類,由頭骨及一些體骨化石推算,他們的骨骼型態與現代人類已沒有太大的差別。山頂洞人遺址中出土的石器很少,只有25件,但骨角器和裝飾品卻非常豐富,從這些由獸牙、魚骨、蚌殼磨製而成的裝飾品以及骨針(用以將獸皮縫製成衣服)可以說明他們已開始用獸皮縫製衣服禦寒遮體並且具有審美意識。在他們墓地周圍散佈有赤鐵礦粉,表示他們在埋葬死者時可能實行灑赤鐵礦粉的原始宗教儀式,說明他們已有原始的宗教信仰。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Aa-Ⅱ-2 不同群體(可包括年齡、性別、族群、階層、職業、區域或身心特質等)應受到理解、尊重與保護,並避免偏見。
Ab-Ⅲ-1 臺灣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發展有關聯性。
地Af-Ⅳ-4 問題探究:原住民族文化、生活空間與生態保育政策。
Ab-Ⅲ-1 臺灣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發展有關聯性。
地Af-Ⅳ-4 問題探究:原住民族文化、生活空間與生態保育政策。
學習表現
2a-Ⅱ-1 關注居住地方社會事物與環境的互動、差異與變遷等問題。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地1b-Ⅳ-2 歸納自然與人文環境互動的結果。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地1b-Ⅳ-2 歸納自然與人文環境互動的結果。
議題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核心素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615
下載數:3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767.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