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飛魚祭
每年的春夏季節,正是蘭嶼達悟族原住民捕捉「阿里捧捧」的季節,也是達悟族人最忙碌的時候。所謂「阿里捧捧」,是原住民達悟族語「飛魚」的意思。飛魚,是一種體型呈流線狀的魚,在每年的春夏季節間,隨著潮流,大量湧向蘭嶼近海。入夜後,「阿里捧捧」的呼叫聲,隨著海風,此起彼落。達悟族原住民划舟操槳出海捕捉,樂不可支!在達悟族人的神話中,曾經提到這麼一個關於飛魚種類以及食用方式的故事。話說很久很久以前,在達悟族人開始與海洋親近之初時,在某一次的偶然機緣下,一群沿著海邊尋找食物的族人,在無意間發現了長了翅膀的飛魚,於是,大夥兒便共同圍捕這些飛魚。從未見過飛魚的達悟族人,便將這些飛魚與其他的魚、蝦、貝類等食材共同煮食,結果,卻有部分族人在食用過飛魚後,開始染上怪病。更奇怪的是,連飛魚群也開始有魚群染上怪病。於是,飛魚群中的頭目-黑翅飛魚,便透過托夢的方式要達悟族長老前往海邊,並告訴他怪病是如何發生、以及要如何預防怪病的發生。同時,還透過不同種類飛魚的現身,來讓他知道飛魚的種類、捕撈季節、禁忌、捕捉儀式以及不同的捕捉及食用方法。自古以來,達悟族原住民即將飛魚視為是上天所賜予的美食,因此,在捕捉時,充滿了神秘的禁忌,在達悟族人傳統的習俗中,每年在捕捉飛魚之前,必須要舉行「飛魚祈禱祭」:(一)飛魚招魚祭: 在每年二?三月舉行,意在召請飛魚,祈求漁獲豐碩。依照以前的慣例,大都在舊曆年前後,由紅頭村首先舉行招魚儀式。當天清晨,族裡的男子由長老帶領至海邊,以手指沾雞血塗在海邊的卵石,向海面呼喊「飛魚回來哦!」各船的船主則戴上銀盔、金片;面向海面祈求今年的飛魚飛回到船上來。之後,船主拾了五個卵石回到船主屋前的曬魚架,放在曬魚桿及四個支架下面,並搖晃著,象徵魚架上因掛滿了飛魚而搖晃,有祈求豐收的意義。(二)飛魚收藏祭:在六?七月舉行,表示飛魚汛期已結束,曬乾儲存以備冬季時食用。 結束捕飛魚的當天,村民將今年捕獲的大魚尾巴(通常是鮪魚)穿串吊掛在海邊,表示飛魚季節已經結束,從那天起,不再捕抓飛魚,改抓其他的食用魚。(三)飛魚終食祭:在每年的中秋節以後,停止食用飛魚。並將未食的飛魚丟棄。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Af-Ⅱ-1 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衝突、合作和創新,並影響在地的生活與文化。
Bc-Ⅲ-1 族群或地區的文化特色,各有其產生的背景因素,因而形塑臺灣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
地Ad-Ⅳ-3 多元族群的文化特色。
Bc-Ⅲ-1 族群或地區的文化特色,各有其產生的背景因素,因而形塑臺灣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
地Ad-Ⅳ-3 多元族群的文化特色。
學習表現
2c-Ⅱ-1 省思個人的生活習慣與在群體中的角色扮演,尊重人我差異, 避免對他人產生偏見。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地1b-Ⅳ-2 歸納自然與人文環境互動的結果。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地1b-Ⅳ-2 歸納自然與人文環境互動的結果。
議題
原住民族教育
核心素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567
下載數:7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1765.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