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西進運動乃是指向北美大陸西部移民拓殖擴張和對西部的開發,同時也是美國文化本土化的發展歷程。在這個歷程中﹐充滿美國統治階級血腥壓迫印第安人的事實﹐也留下了移民者艱苦奮鬥,拓荒西部的業績,開創美國的邊疆精神。在美國的西進運動過程中﹐有三次大規模的移動。第一次移民潮出現在18世紀末期和19世紀初期,美國政府頒布一系列的土地法令,並從法國購買了路易斯安那廣大地區,移民者進入西部,開拓俄亥俄、肯塔基和田納西地區。 第二次移民潮約在1815年以後,有兩股方向。一股是來自近海地帶和德國的移民者,匯合一股力量,逐步開拓了俄亥俄河以北的地區﹐建立了美國穀物生產和畜牧業的基地。另一股是來自東南部的移民,來到路易斯安那的平原地區,建立以生產和銷售棉花為主的種植園。 第三次移民潮是在19世紀中葉,隨著美國的領土持續擴張而推進。它於1845年兼併德克薩斯,並透過戰爭,取得墨西哥大片領土﹔並與英國長期談判,1846年取得俄勒岡大片土地,完成對整個大西部的佔領。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後,為調動人民參加反對南方叛亂戰爭的積極性,林肯總統簽署了《宅地法》。該法是美國西部開發中最具民主色彩的土地政策,它使大批貧苦百姓獲得土地,對於促進西部開發具有劃時代意義。西進運動對美國的政治、經濟生活都有重大的影響;廣大的西部土地併入美國,使美國成為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西部的開拓帶動了大規模鐵路的建築和大批移民的流入,使美國形成了廣大的國內市場。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