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泉州
五代時,泉州便出口陶瓷。處州瓷器(哥窯、龍泉窯)、泉州青瓷器在世界均享有盛名。建陽的建窯以黑釉聞名,所產兔毫盞是品用斗茶(註:茶藝比賽)者愛好的瓷盞;阿拉伯人也熟知建瓷 Ghazar-Sini。伊德里西稱贊泉州 Susah:“建築美麗,買賣興隆、商務信譽,馳名於世;所產瓷器,極其精美。中國所稱的建瓷,尤其別緻”。建瓷的名聲之大,在青釉、青白釉、白釉與醬釉之外,別具一格。泉州附近各縣,外銷窯十分集中,德化就有四十八處窯址,宋元之際已在世界展露頭角。馬可?波羅特別提到,刺桐城附近的泉州Tiunguy“製碗和各種瓷器,既多又美,價格便宜。除了這個港口之外,其他港口都不出這種東西”。他說的泉州(閩南語譯音)瓷便是供外銷的泉州青瓷(土龍泉),但著名的德化瓷也是使用這個名稱。泉州的市舶之利,自宋代起即日趨顯著,自元代達到高峰。南宋時的泉州,不僅是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同時也成為伊斯蘭教徒在中國的主要群居地之一。這些以經商為主的伊斯蘭教徒,不但繁榮了泉州當地的經濟,同時也在當地興建清真寺,增加了當地的伊斯蘭教景觀。此外,這些伊斯蘭教徒在中國為官者日多,其中甚而能影響當時中國政局的發展,蒲壽宬和蒲壽庚兄弟,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Cb-Ⅱ-1 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要人物、事件與文物古蹟,可以反映當地的歷史變遷。
Cb-Ⅲ-2 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世界其他文化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
歷G-Ⅳ-1 地方史探究(二)。
Cb-Ⅲ-2 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世界其他文化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
歷G-Ⅳ-1 地方史探究(二)。
學習表現
2b-Ⅱ-2 感受與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色 。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歷1a-Ⅳ-1 理解以不同的紀年、歷史分期描述過去的意義 。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歷1a-Ⅳ-1 理解以不同的紀年、歷史分期描述過去的意義 。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31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886.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