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O年代中期,美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促使美國內地勞力密集產業藉由跨國企業而出走,台灣南部都市近郊農村充斥著過剩勞力,且當地的勞動市場和歐美各國相較,具有如左表的優勢。這些條件對外資形成強大吸引力,故當時投入加工區的產業多以勞力密集產業或裝配加工程度較高者為主。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Aa-Ⅱ-1 個人在家庭、學校與社會中有各種不同的角色,個人發展也會受其影響。
Aa-Ⅲ-1 個人可以決定自我發展的特色,並具有參與群體社會發展的權利。
公Dc-Ⅳ-3 面對文化差異時,為什麼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學習表現:1a-Ⅱ-1 辨別社會生活中的事實與意見。
1a-Ⅲ-2 舉例說明在個人生活或民主社會中對各項議題做選擇的理由及其影響。
社1c-Ⅳ-1 評估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與多元觀點,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