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魂」與「魄」的生命奧秘
中國人靈魂觀念的出現,可上溯至舊石器時代晚期,但真正明確談到靈魂觀念究為何物?則是要到春秋時期才出現,子產說:「人始化為魄,既生魄,陽曰魂。…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概能馮依於人,以為淫厲」。從這段話看起來,魂魄似乎是人死後的兩種東西,陽稱魂,陰稱魄。而道家「氣」生萬物的說法,與「魂魄」概念結合後,形成的觀念是:「魂魄是氣,氣分陰陽,陽氣為魂,陰氣為魄」。這種說法到了漢代,又和陰陽家的五行觀念結合,進一步以大自然現象來說明人體內部運行的情況,將「天」的運行和「人體」的運行,合而為一,出現了以「人」配「天」的特色。東漢時期的道教,將魂魄觀念進一步擴大,認為人體內部氣血之運行,就如同「宇宙自然」一般,所以,人體的養生,必須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作調整。漢代學者開始將人體的「五臟」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搭配,這種以五行搭配萬物的說法,主要跟漢代的社會風氣有關,因西漢一代,神仙道家之說流行,雖然政治上提倡儒術,但宗教上早已為陰陽家、道家和神仙思想所把持。到了東漢時代,陰陽讖緯之說流行,將陰陽五行的說法套用在各種事務上,幾成一種風潮,於是,漢人便把陰陽五行的觀念和人的魂魄及身體相結合,形成了漢代獨特的生命思想和天人關係。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438
下載數:8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098.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