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漢時期,各種鬼神崇拜和巫術、方術等活動十分活躍;而道術的表現形式與民間巫術風氣的關係密切。道教的道術起初比較簡單,至魏晉以後發展龐大的體系,其中道教的藥、符及氣等三者基本手段,源自於民間巫術。儘管道教與民間巫術的聯繫密切,但兩者間亦有所差別: (一)道教法術教義施有自己的教義基礎;(二)道教法術以神仙信仰及仙譜為背景;(三)道教法術強調法者自身的道德修養,並受其戒律嚴格的約束之;(四)道教法術傳承有嚴格的規矩,以保證自身授法系統,不致混亂。道教執符籙者,具通神之術。「符」者信號也,以屈曲之古文篆籀文字及星雷之文為符;「籙」者,秘籍也,以記載天曹宦屬佐吏之名為籙。自漢代起,即有畫符的記載。早期的符,藉由若干文字,以表達某種願望,後來道士引入篆書寫法及圖畫於其中。演變至西晉後,符上的字句,非經過專業訓練的道士,則無法辨識。道符的構成有五個主要部份組織而成:點符頭、主事符神、符腹內、符膽及叉符腳。而符籙的運用,需配合指路、法力的運用,因此學符籙之人必須有師承且須修練。符籙有各種不同的功能、效果及使用禁忌,故在使用符之前,需要瞭解其內容。「咒」在道教法術中,可單獨使用,亦可與符、訣等配合。咒與符相配合的情況最為普遍,故常泛稱為「符咒」。但兩者的差別在於:「咒」是單純口念,「符咒」可攜帶於身上或黏於牆壁間。 道教的符咒極多,其中一部份是道士於修練時所用,多數則是道士為民間行法用的,亦有授予民眾作為鎮宅、護身之用。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