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賦役制
國家形成之始,統治者為了維護政權就需要向人民徵收錢財,調用勞動力。「賦」原先指軍事上車馬軍需的徵課,後來指土地、人口、資產的課稅;「役」是指政府向人民徵調的無償勞動;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春秋戰國時期,除了田稅以外,賦也產生改變。賦由原來徵收車馬等軍需品逐漸轉變為徵收軍費,徵收辦法由按地區,漸而轉變為以戶為單位,按口徵收。春秋戰國賦役制度的變遷,奠定以後兩千多年的基本型態。自秦漢以降,田租、口賦和力役成為賦役制度的主要部分。田租和力役都是以丁為對象來課徵,口賦則針對全戶人口來計算。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資源類型
未定義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848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a_028_5.zip (3M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