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再造歷史現場-《共學。探大溪》縮圖
此紀錄成果涵蓋博物館相關展示敘事經營、在地夥伴的行動、歷史建築修復活化、文化教育推廣等事件,記錄城鎮變化由「人」而起的脈絡。讓博物館推展過程之紀錄成為影像檔案資產,並同時進行影像資料檔案建置,以期達到「建構在地化影像典藏知識系統」之目標。 影片共有4個主題:「共好進行式—三和木藝」、「老街裡—下街四十番地」、「我的鄰居—木博二辦」、「木博五週年敘事影片」。 三和木藝是木博創立街角館初創期的成員,目前以開設木作體驗課程逐步改造。並且邀集不同地區的木作師協同教學,也鼓勵鄰里媽媽以拿手菜、整理家中閒置房間等方式提供學員食宿,擴大大溪的文化體驗。 下街四十番地說的是一個一家三代共同生活在沒有電視卻擁有五進老屋的故事。男主人劉三擁有傳統木藝的技能,這使他工作內容與在地民俗、宗教信仰緊密連結,他的三個孩子也成為他的小幫手,請在體驗工藝的過程中,將地方文化的典故和鄰里長輩的記憶傳承在這家子日常之中。 木博館第二辦公室(木博二辦)從居民在木門外觀望的獨立世界,逐漸變成左鄰右舍串門子的自家廚房,互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木博五週年敘事影片以一隻貓為代表,在漫遊大溪中說明木博的成果和空間。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客家圓樓縮圖
文化保存-客家圓樓
苗栗縣文化觀光局/苗栗縣文化觀光局
位於苗栗高鐵站旁、北勢溪親水廊道精華區段的客家圓樓,以中國大陸原鄉土樓為藍本,融合在地客家元素,是苗栗縣政府結合高鐵門戶與親水景觀打造的重要地標。佔地1,385平方公尺,樓高三層、地下一層,呈環形結構,設有觀景平台、環池步道及親水棧道,展現休閒與文化兼具的多元魅力。客家圓樓現已依促參法委外經營,轉型為台灣客家八音戲曲推廣中心,致力推廣客家傳統表演藝術。館內定期舉辦戲曲展演、主題講座、示範與教學等活動,成為民眾親近客家文化的重要據點。融合自然景觀與藝文活動,客家圓樓不僅是苗栗的觀光亮點,更是傳承客家精神與藝術的現代文化舞台。
國小3-4年級
DOC在地課程-牽罟記錄片縮圖
DOC在地課程-牽罟記錄片
從DOC看臺灣數位應用創作大賽/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在2016年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行動計畫中,以「海洋的孩子,重生的牽罟」獲得楷模獎,同時感謝蘇澳鎮港邊社區,捐贈牽罟漁船及罟網給社區,讓我們在文化的傳承上更加順利,我們開始展開一連串修船及補魚網技術傳承, 在今年也結合宜蘭縣政府辦理宜蘭成年禮,讓滿18歲在地學子走入後埤體驗牽罟文化,為了讓牽罟並非一次性活動,我們希望結合現代科技,讓牽罟文化能夠一代傳一代的繼續傳承下去。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白沙屯媽祖進香縮圖
文化保存-白沙屯媽祖進香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白沙屯媽祖早年並未建有廟宇,而是由輪值爐主奉祀家中。清同治二年(1863)初建土茅屋為廟,經常年風雨加上民國24年中部大地震,廟宇損傷甚大。民國63年,廟方成立管理委員會之後,開始興建直到民國78年竣工,達成現有白沙屯拱天宮之規模。雖然拱天宮落成時間不若其他百年以上之廟宇歷史悠久。但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的歷史,卻早在建廟之前就已經存在。 白沙屯進香團體行走的距離,從苗栗縣通霄鎮到雲林縣北港鎮,是目前臺灣徒步進香距離最遠的團體,但其由人為事先安排的進香事務並不多。此進香活動具有「一切聽憑神意而決」的獨特性,包括活動舉辦的日期及天數,均以擲筊方式向白沙屯媽祖神像請示決定;進香隊伍行走的路線、媽祖神轎休息過夜的地點,必須在隊伍行進時,才由媽祖神意透過神轎的搖晃方式臨時指示,以上都是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特別之處。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萬春宮與藍廷珍縮圖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萬春宮與藍廷珍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藍廷珍,清代名將,1721年奉命平定朱一貴事件,出征前恭請媽祖聖像隨軍來臺,成功平亂後奉祀於臺南大天后宮。1723年,他將媽祖迎至大墩街(臺中市),創建藍興宮,成為地方信仰中心,後發展為萬春宮。藍廷珍同時與張嗣徽拓墾貓霧拺地區,建立藍張興莊。萬春宮歷經乾隆、嘉慶年間整修擴建,成為臺中最具規模的媽祖廟之一。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而遭拆除,僅存小廟空間,媽祖被暱稱為店頭媽。1917年主辦七媽會振興地方,成為地方宗教與商業盛事。二戰後由地方士紳發起重建,至1975年大致完成。今日萬春宮仍保存多項歷史文物,見證臺中信仰與城市發展的歷史軌跡。
國小3-6年級
傳統技藝-可講究的呢!從木雕員光 窺見漢人傳統建築空間觀縮圖
臺灣漢人木藝的發展;如連橫《臺灣通史.工藝志》記載:「雕刻之術,木工最精,臺南為上,而葫蘆墩次之。嘗以徑尺堅木,雕刻山水、樓臺、花卉、人物,內外玲瓏,栩栩欲活,崇祠巨廟,以為美觀,故如屏風、床榻、几案之屬,每有一事,輒值百數十金,蓋選材既佳,而掄藝亦巧。」從中可知其發展的盛況。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用老照片介紹|頭社公廨「太祖夜祭」縮圖
透過老照片,了解「太祖夜祭」,頭社太祖夜祭主要是為了慶祝太祖每年一度的聖誕千秋,其中亦包含了頭社居民對太祖的感恩與祈福之意。一般來說,太祖夜祭可以分成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的太祖夜祭主要指從農曆9月1日至11月1日的一系列歲時祭儀,而狹義的太祖夜祭則主要指在農曆10月14、15日舉行的儀式正典活動,主要的儀式過程有:(1)迎神(2)點獻豬(3)拜天公(4)牽曲(5)翻豬禮(6)再牽曲(7)禁向。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歷史-霧社事件‧馬赫坡古戰場-Butuc (一文字高地)暨運材古道縮圖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Butuc一文字高地與運材古道,是1930年霧社事件的重要歷史現場。Butuc為馬赫坡戰線的激戰地點,日軍於昭和5年,西元1930年11月5日在此與賽德克族展開激戰,留下戰壕與砌石牆等遺跡,至今保存良好。事件導火線之一的運材古道,則記錄日治時期日人強迫賽德克族搬運檜木、勞役剝削的歷史,反映殖民政權對原住民族的壓迫。此地亦呈現賽德克族社會在殖民政策下的內部張力與族群遷徙歷程。Butuc與古道不僅為霧社事件的見證場域,更是理解台灣原住民歷史、抗爭與文化保存的重要據點。
國小5-6年級
DOC在地課程-恆春鎮近百年老厝史話縮圖
DOC在地課程-恆春鎮近百年老厝史話
東東澎數位機會中心/高雄市資訊服務暨應用協會
介紹恆春鎮近百年老厝風華。
國小3-4年級
傳統技藝-雕工精細 宜蘭總蘭社春榭縮圖
宜蘭總蘭社是宜蘭歷史最悠久的北管福路派社團,相傳創立於清道光25年(1845),從此開枝散葉,鼎盛時總社社員達百人,並分衍出四城總蘭社、五間總蘭社、枕山總蘭社等諸多分社。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重返歷史 扛茨走溪流縮圖
傳統技藝-重返歷史 扛茨走溪流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台南安南區和台港的歷史、文化、以及當地居民面對自然災害的經歷。它通過回憶大水災和歷史建築的重建,表達了當地居民對自己文化的珍視和對歷史的保存。許多村莊曾因為水災而被沖毀,居民曾在大風大雨中搬遷,經歷了艱難的生存環境。尤其提到的「竹籠房子」是當地的傳統建築形式,象徵著這片土地的歷史和人民的堅韌。 當地的文化和傳統,強調了透過文物館等方式,讓年輕一代認識和傳承這些過去的歷史和生活方式。儘管現代科技進步,但居民仍保留對歷史的重視,希望能將這些文化遺產保存並讓後代了解過去的艱難歲月,從而更珍惜當前的生活。
國小3-5年級
文化保存-蟾蜍山煥民新村(2)縮圖
文化保存-蟾蜍山煥民新村(2)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蟾蜍山聚落位於新店溪畔,鄰近臺大公館商圈,是軍眷、農試所眷戶與城鄉移民共同築居的山城。區內保存清代水利設施、日治農業研究佈局、中美協防軍事地景及完整的空軍眷村煥民新村,是目前全台唯一的完整保留的空軍眷村,展示了該地區在不同時期中發展的軌跡。基於其豐富的自然環境以及歷史脈絡,於2016年登錄為臺北市文化景觀。聚落內仍有140戶居民及8棟歷史建築,展現活的文化資產價值。經社區與公部門協力推動,完成保存計畫、口述歷史與修復工程,並於2020年成立蟾蜍山大客廳,推廣生態學習、都市農藝及眷村文化,活化蟾蜍山的多元生命力。
國小5-6年級
傳統技藝-仙翁捧桃 神情維妙維肖縮圖
傳統技藝-仙翁捧桃 神情維妙維肖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
它本來是裝設在傳統漢人建築的牆堵上,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只看得到正面,二方面也因為安裝固定方便,因此才有此種「有前無後」的模樣。推估原本應該是屬於某一個戲劇的情節與角色,可惜因建築改建而遭到拆除的命運,如今戲既散了,也僅餘這件陶偶默默唱著獨腳戲。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歡迎使用阿祖級骨董文具縮圖
大人小學是由一對熱愛古物的設計師夫妻桑德和語宸所創辦,因為工作需求,讓他們開始收藏古文具,不僅收集上癮還熱切地挖掘古文具的歷史背景,為了想傳遞上個世代惜物愛物的工匠精神,於是決定展示這幾年的藏品,更以便宜的價格和大家分享,希望讓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使用這些古文具。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歷史-將軍一號(Jiangjyun No. 1)縮圖
歷史-將軍一號(Jiangjyun No. 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將軍一號沉船位於澎湖將軍鄉大塭礁海床,是臺澎地區首艘由政府主導專業水下考古發掘的沉船。該遺址於民國84年在澎湖居民黃加進協助下被國立歷史博物館發現,推測為清代中期自閩南往返澎湖時觸礁沉沒的平底木船,採福州杉木建造。沉船載運建材與陶瓷物資,發掘文物包括青花瓷碗、陶缽、瓦片、清乾隆錢幣等,呈現當時生活面貌並佐證閩臺間的海上貿易活動。由於木質結構已嚴重劣化,遺址現保留原地,進行長期監測與再研究。此案開創臺灣水下文化資產保存與研究的先例,具高度歷史、文化與學術價值。
國小5-6年級
DOC在地課程-太魯閣傳統歌舞表演縮圖
DOC在地課程-太魯閣傳統歌舞表演
花蓮縣秀林數位機會中心/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美好的暑假!愉快的心情!六,日來園區走走~~ 欣賞文創品,體驗DIY,參觀文物館,聆聽傳統音樂~~感受濃濃的太魯閣風情^^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