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歷史-后里馬場縮圖
歷史-后里馬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后里馬場,其淵源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是當時臺灣總督府經營的產馬牧場。二次世界大戰後,馬場曾先後隸屬於臺中縣農會及軍事管制之下。直至民國四十一年,正式納入國防部聯勤種馬牧場的管轄,成為培育優良種馬以及訓練國防騎兵的重要基地。在臺灣亞熱帶的地理環境下,后里馬場能成為珍貴的種馬繁殖地,展現其獨特性。民國八十六年,臺中縣政府將馬場的管轄權委託予后里鄉公所,轉型朝向觀光休閒遊憩的方向發展。民國九十九年,后里馬場的管理權責歸屬於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迎接各地觀光遊客。馬場不僅是人們休憩遊玩的場所,更是一處能讓人們感受歷史氛圍的珍貴場域。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艋舺老街 新富町文化市場縮圖
文化保存-艋舺老街 新富町文化市場
臺北市立文獻館/臺北市立文獻館
新富町文化市場早年名字叫做新富市場,是在日治末期1935年因為社會核心、政治改革、都市計畫、人民進步,生活層次的提高,這些因素蓋了這市場。 早期來說這是具有現代感、很新奇的地方,這是馬蹄形。除了外面磚造、梁木鋼筋水泥、磨石子外牆鋪設,最特別是有公共廁所的設置,對當時來說正是現代化代表。 這是建造之初是有周全的考量,有管理員與木造宿舍,有管理員就會有攤商之間的行政往來,有辦公室設置,就在宿舍旁邊,便於攤商往來溝通與購物需求或證照取得新興市場的建立在當時帶動非常多的人潮,熱鬧非凡。但好景不常,因這賺錢之處,引起外面攤商也擠進來,漸漸地外面攤商就圍繞這市場的四周圍非常壅塞,也出現了削價競爭,導致市場內的攤商生意慢慢沒落,這是原因之一。
國小5-6年級
DOC在地課程-【彌陀DOC】戲說皮影縮圖
DOC在地課程-【彌陀DOC】戲說皮影
「從DOC看臺灣」數位應用創作大賽/教育部
內容以記錄皮影劇團的傳統文化,及幕前幕後永興樂皮影劇團的現況,在努力保存傳統文化的艱難過程及傳承文化精神的重要性上著墨。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大溪遊戲小學堂 4—1講古的童玩 原來童玩這樣來縮圖
以「傳世」為理念,透過「李騰芳古宅」與「大溪風土故事」兩大主題,於古蹟內設計各種生動有趣的遊戲與五感體驗,讓親子共遊共學,鼓勵孩童親近文化資產與大溪鄉土,透過玩樂,激發對古宅之興趣與知識學習,傳承人文價值。 本案規劃古宅生活趣、起厝養成班兩種主題學習方案,並以兩種主題季節設計與辧理活動,合計執行10場次,包含結合中興國小1—4年級、自學班校外教學的「小學生趣大溪」,和結合月眉休閒農業園區規劃月眉一日小旅行的「兒童節一起來大溪玩」。目前仍持續辦理本活動,於每月第四個週六舉辦,帶領大小朋友一同到李騰芳古宅學習體驗學習,認識古宅的建築與生活。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樂者-月琴縮圖
傳統技藝-樂者-月琴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本件為臺灣皮雕藝術家段安國的作品「樂者」中之月琴。作品利用皮革上的毛細孔及拉扯產生的紋理皺褶,呈現出樂手彈月琴的生動表情及立體姿態。不同於科班出身的同行,段安國沒有美術科班背景,只是一位曾在市場工作的肉販。正因沒受過美術教育,其作品更顯得質樸非凡。他認為在焦躁浮動的社會中,需以慢活的態度調適身心,因此常以市井小民作為題材,多以懷舊調性傳達對生活的思考。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縮圖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此為一組八片木製屏風中的一件,主題為「六國合縱」。雖然合縱結果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但畫中六國人物並非敗亡之樣,而是表情和樂穿著喜慶,此幅作品或有團結一心、和平長存之意。整體來看,此組屏風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吉祥圖案,中段以三到五塊彩繪玻璃飾之。這些彩繪玻璃主題配置井然有序,中央六片彩繪將戰國時期楚、趙、魏、韓、燕、齊六國人物分配其中,較小的作品則有八仙人物、花卉、龍鳳等吉祥圖案,下端並繪有山水景色。此件畫作筆法純熟細膩,賦色鮮豔亮麗,為傳統民間工藝極佳之作。此件作品除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外,中段為五片彩繪玻璃的組合,主題與另一端的屏風畫作相互對稱。其中上下兩端皆為花卉,中央為雲龍、八仙中著紅袍的曹國舅(手持八寶中的玉板)及文字「祿位高陞」,具有加官進爵之吉祥慶賀意涵。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今之再造 培力篇縮圖
出磺坑居民與城隍信仰的互動或是節慶儀式背後所蘊藏的文化內涵都是有意義的。我們以出磺坑拓墾時期的家族、信仰為主軸,除了歷史考究外,從當地耆老的口中一點一滴拼湊出當時拓墾出磺坑地區的故事,帶領前往曾經輝煌的出磺坑,了解邱家先民如何篳路藍縷,開創臺灣石油工業的先河。透過訪談了解城隍廟是如何成為出磺坑居民的信仰中心,挖掘信仰與先民的關係,了解在地的城隍信仰文化。 計畫分為訪談、培力、表演等主軸。訪談許多當地耆老及民眾並製成短片,讓這些歷史故事能繼續傳承下去,讓閱聽人能在短時間內對出磺坑有初步的認識,引發深入探索的好奇心。訪談過後所蒐集到的資訊,將它進一步內化,並融合兒童劇本的寫作,與苗栗當地兒童劇團「好玩的劇團」及公館鄉的國小合作進行校園培力工作坊,將出磺坑的故事透過戲劇課程,讓小朋友們也能了解出磺坑當地豐富的歷史及文化。除了校園培力工作坊成果發表以外,也邀請到苗栗知名劇團「EX—亞洲劇團」進行出磺坑當地的勘查及劇本撰寫,並透過《106號油井》的劇本創作及演出,讓人重新思考對於即將沒落的文化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Sino—French War of the Tamsui 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縮圖
由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執行,規劃建置滬尾之役場域之地理資訊系統(GIS)定位,進行地圖套疊,以觀察淡水地區地理位置變化之情況,並收集淡水地區相關的圖像資料撰寫文本,建構淡水學各主題之圖層,強化社會大眾對滬尾的人、事、地、物之整體認識與理解。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豆花縮圖
傳統技藝-豆花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此件皮雕作品作者為段安國先生,其擅以細膩的手法表現庶民生活的情景,創作多以懷舊的場景呈現,加上對於人物的刻劃生動。這件作品描繪的是賣豆花的攤販,有一個老闆和一個小孩,可以看出小孩是要買豆花。作者在人物動作的設計上應有先行設想,故而能表現出人物的動作,即使是靜態的作品仍能生動呈現。豆花臺灣是相當受歡迎的小吃,早期的豆花擔,是用一根扁擔挑起,扁擔一邊是裝豆花的桶子,另一邊是煮好的糖水,或擺放販賣時所要用的器具如杓子、裝豆花的碗或湯匙等。同時準備一桶水,隨時清洗客人用過的碗和湯匙。如此便可沿街叫賣,且隨時可停下來做生意。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歌仔戲(陳鳳桂)縮圖
文化保存-歌仔戲(陳鳳桂)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歌仔戲為台灣民間目前最興盛的傳統戲曲,廖瓊枝女士更有歌仔戲界台灣第一苦旦之美譽,自12歲參加子弟班學戲迄今,廖老師投入歌仔戲藝術已有六十餘載,期間榮獲「民族藝師薪傳獎」、「國家文藝獎」及「行政院文化獎」等獎項肯定,現更全心投入歌仔戲教學推廣。 除了個人的藝術成就,廖老師更在意傳統歌仔戲的觀眾市場沒落與薪傳的斷層,為了貢獻自己的力量,廖老師在1999年成立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藉此平台整合社會各界關注歌仔戲的意見與資源,並著力保存歌仔戲史料文獻及重要劇本,廖老師儼然成為台灣歌仔戲最重要的代言人。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說唱(楊秀卿)縮圖
文化保存-說唱(楊秀卿)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說唱念歌原本是中下階層沿村走唱、賣藝糊口所必須具備的技能,楊秀卿女士的藝術被發掘,始於許常惠與曾永義教授於1985年代表文建會,邀請其於藝術季中獻聲,自此楊女士致力於念歌藝術的薪傳,迄今已有廿餘載,雙眼全盲的楊女士,以溫柔卻堅定的歌聲見證台灣的社會發展歷程。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大溪遊戲小學堂 3—2紋路尋寶記 木刻水印自己來縮圖
以「傳世」為理念,透過「李騰芳古宅」與「大溪風土故事」兩大主題,於古蹟內設計各種生動有趣的遊戲與五感體驗,讓親子共遊共學,鼓勵孩童親近文化資產與大溪鄉土,透過玩樂,激發對古宅之興趣與知識學習,傳承人文價值。 本案規劃古宅生活趣、起厝養成班兩種主題學習方案,並以兩種主題季節設計與辧理活動,合計執行10場次,包含結合中興國小1—4年級、自學班校外教學的「小學生趣大溪」,和結合月眉休閒農業園區規劃月眉一日小旅行的「兒童節一起來大溪玩」。目前仍持續辦理本活動,於每月第四個週六舉辦,帶領大小朋友一同到李騰芳古宅學習體驗學習,認識古宅的建築與生活。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竹穀倉縮圖
傳統技藝-竹穀倉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本件為竹製笳櫥,以竹竿為骨架,可見六支竹管向下突出作為器足,用以抬高器身,防止鼠害及受潮。器身則以竹管為骨,外側以竹篾編織圍繞,形成長條鼓腹的容器,以儲存稻穀。通體不做裝飾,講究簡單實用。笳櫥是傳統農家常見之室內穀倉設施,亦有為防受潮在竹篾上塗牛糞、泥土者,亦有設置櫥門者,因其設置在室內,取用較室外穀倉方便。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上白礁之請水火儀式縮圖
DOC在地課程-上白礁之請水火儀式
臺南市學甲數位機會中心/臺南市學甲區東陽國小
學甲慈濟宮建廟三百多年 主神開基保生二大帝也有八百多年歷史 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都舉行平安繞境上白礁活動 隔海遙祭保生大帝祖廟-緬懷先祖,慎終追遠 當牛角哨響起,七星寶劍做法來加持 呼請五營兵馬兵將到壇前 手持象徵保生大帝親兵的鴨母令 來迎請五營兵馬水兵水將 法師帶領爐主,持水甕取聖水,具有飲水思源之意 請火儀式的頭香供信徒祈福使用,代表著薪火相傳 期待明年的上白礁能熱鬧登場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吳晉淮音樂故事館紀念影片縮圖
DOC在地課程-吳晉淮音樂故事館紀念影片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崑山科技大學
台灣歌謠音樂家吳晉淮世居柳營火燒店,他不僅是台語歌星,更是台灣歌謠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生平創作了兩百多首歌曲,包括至今仍膾炙人口、許多後輩歌星傳唱的《關仔嶺之戀》、《暗淡的月》、《可愛的花蕊》、《月娘半屏圓》、《五月花》、《船上月夜》、《冰點》、《情人的腳步聲》、《愛情的力量》、《恰想也是你一人》、《你愛相信我》、《阿爸原諒我》、《嫁不對人》、《不想伊》、《講什麼山盟海誓》、《六月割菜假有心》等歌曲。 柳營數位機會中心於105年與遠東科技大學圓夢團隊合作,製作吳晉淮音樂故事館紀念影片,期許為柳營文化典藏盡一份心力。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臺灣後灣-楊天富阿公的精彩人生縮圖
DOC在地課程-臺灣後灣-楊天富阿公的精彩人生
東東澎數位機會中心/高雄市資訊服務暨應用協會
1944年5月至1945年8月間,短短年餘時間,其遭逢有「太平洋奇蹟之稱」的「塞班玉碎」、海上漂流10天,13人中僅其與另1資深日籍船員,奇蹟倖存獲救,接著又2度親臨巴士海峽(海底大棺木之稱)的恐怖海域海戰。死裡逃生,卻將這段深刻記憶,深鎖腦海73年。直至今年元旦與作者重逢始吐露,期待後人記住這段歷史。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