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聾人常因手語被誤解為簡化的肢體動作,而遭受忽視與隱性歧視。透過導演陳立育的專訪,我們得以一窺聾人文化的獨特性及其所面對的困境。手語不只是溝通工具,更是一種完整的語言,承載著情感與文化。唯有社會大眾能正確認識手語的價值,理解其表達方式,並尊重這樣的文化差異,才能真正促進包容與共融。當社會開始肯認聾人擁有平等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將可打造更公平的生活環境。推動無障礙不應只是政策口號,而應落實於日常中的接納與行動。每一份理解與支持,都是邁向多元平等社會的關鍵一步。讓我們共同努力,為身心障礙者創造一個更友善、有尊嚴的生活空間。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3-4年級(二)
學習內容:Aa-Ⅱ-2 不同群體(可包括年齡、性別、族群、階層、職業、區域或身心特質等)應受到理解、尊重與保護,並避免偏見。
Ac-Ⅱ-1 兒童在生活中擁有許多權利(可包括生存權、學習權、表意權、隱私權、身體自主權及不受歧視的權利等)與責任(可包括遵守規範、尊重他人或維護公共利益等)。
學習表現:2b-Ⅱ-1 體認人們對生活事物與環境有不同的感受,並加以尊重。
2c-Ⅱ-1 省思個人的生活習慣與在群體中的角色扮演,尊重人我差異, 避免對他人產生偏見。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