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保存-彰化市農業倉庫
點閱數:16 次 下載次數:0 次
文化保存-彰化市農業倉庫
web

彰化農業倉庫建於大正14年(1925年),為日治時期殖民政府推動稻米政策的重要基礎設施。因臺灣本地的在來米不符日本人口味,總督府自明治末期即著手改良稻種,由農業專家磯永吉成功培育出臺中65號,後定名為蓬萊米。此新品種稻米深受歡迎,並成為繼糖業後的重要殖產資源。因稻米產量劇增,原有臺中倉庫已難負荷,遂於彰化及員林增建大型農業倉庫以儲運稻穀,彰化倉庫年儲量高達六萬袋,規模宏大,堪稱中部米倉代表。該倉庫由彰化振業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經營,戰後由彰化市農會接管,延續使用至今。其見證臺灣殖民經濟政策下的農業變遷與地方發展,於民國105年(2016年)被指定為彰化縣定古蹟。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素材
主動式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3-4年級(二)
學習內容:Ae-Ⅱ-1 人類為了解決生活需求或滿足好奇心,進行科學和技術的研發,從而改變自然環境與人們的生活。
Cb-Ⅱ-1 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要人物、事件與文物古蹟,可以反映當地的歷史變遷。
學習表現:1a-Ⅱ-3 舉例說明社會事物與環境的互動、差異或變遷現象。
2b-Ⅱ-1 體認人們對生活事物與環境有不同的感受,並加以尊重。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2025-09-24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