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5,673
Coryphaena hippurus (鬼頭刀)-資源代表圖
web Coryphaena hippurus (鬼頭刀)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oryphaena hippurus(鬼頭刀)俗名:鯕鰍、鱰魚、萬魚、飛烏虎、鬼頭刀(臺東)、鱰、萬引、扁頭刀(澎湖)、九萬仔(澎湖)棲息深度:0 - 85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側扁,前部高大,向後漸變細。頭大,背部很窄,成魚頭背幾呈方形,額部有一骨質隆起,隨成長而越明顯,尤以雄魚為甚。口大,端位;下頜略突出上頜。上下頜、鋤骨、腭骨及舌面均具齒。體被細小圓鱗,不易脫落;側線完全,在胸鰭上方呈不規則彎曲後而直走。背鰭單一,基底長,起始於眼上方而止於尾柄前;臀鰭較短,起始於背鰭中部鰭條下方;胸鰭小,鐮刀形;尾鰭深叉形。體呈綠褐色,腹部銀白色至淺灰色,且帶淡黃色澤;體側散佈有綠色斑點。背鰭為紫青色;胸鰭、腹鰭邊緣呈青色;尾鰭銀灰而帶金黃色澤。棲所生態:為大洋性迴游魚類,常可發現成群於開放水域,但也偶而發現於沿岸水域。一般棲息於海洋表層,喜生活於陰影下,故常可發現成群聚集於流木或浮藻處的下面。日行性,性貪食,常追捕飛魚及沙丁類等迴游性表層魚類,有時會跳出水面捕食。地理分佈:廣泛分布於各大海洋之熱帶及亞熱帶區海域。臺灣各地海域及離島均產,但以東部海域較多。漁業利用:為經濟性食用魚,產量大。高雄至東部海域之漁訊期為3-8月,盛漁期為5月左右;北部為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常製成鹽漬魚、魚丸、魚排等製品販售。可以利用曳繩釣、流刺網、定置網等漁法捕獲,同時也是遊釣中拖釣之主要漁獲魚種。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Cronia margariticola margariticola (稜結螺)-資源代表圖
web Cronia margariticola margariticola (稜結螺)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ronia margariticola margariticola(稜結螺)形態特徵:殼近長菱形。深褐色,螺塔高,密佈細螺紋,呈鱗片狀。殼口白色或淡紫色,近橢圓形,外唇具縐摺,水管溝末端顏色較深。口蓋角質,深褐色。棲所生態:棲息於潮間帶的礁岩地區。世界地理分佈:中國廣東、海南、西沙、印尼,阿拉伯東部 (SEG, GO, Mas, SO)台灣地理分佈:花蓮石梯坪,花蓮縣大港口,蘭嶼,花蓮海岸,澎湖大倉島,澎湖內海海域,屏東縣恆春半島,大樹房,屏東後灣,台北縣貢寮鄉龍洞,台北縣貢寮鄉馬岡,台北縣貢寮鄉蚊子坑,台灣東北角,澎湖東部海域,澎湖北部海域,南沙太平島,東沙島,宜蘭縣蘇澳,小琉球、綠島,馬祖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27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
電子白板教學分享1-資源代表圖
web 電子白板教學分享1
李誌偉/南投國小國小6年級
電子白板教學分享1
點閱數437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10-13
Epinephelus retouti (雷拖氏石斑魚)-資源代表圖
web Epinephelus retouti (雷拖氏石斑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Epinephelus retouti(雷拖氏石斑魚)俗名:雷氏石斑魚、石斑、過魚、鱠仔棲息深度:20 - 300公尺形態特徵: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5-3.1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平坦或微凸。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3-4列。鰓耙數6-8+15-17。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64-76;縱列鱗數120-141。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6-17;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呈橘黃色至紅褐色,體側通常具5條不甚明顯之橫帶;背鰭硬棘部先端棘間有深紅色三角形斑,軟條部暗色;尾鰭背緣暗綠褐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較深之岩礁區,幼魚一般棲息深度在20-40公尺間,成魚則在70-220公尺間。以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暖水域,西起西印度洋之各島嶼,東至法屬玻里尼亞。臺灣主要分布於南部海域。漁業利用:棲所較深,產量不多,為非經濟性之食用魚。一般漁法以延繩釣、陷阱法及一支釣等捕獲。紅燒食用佳。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Turbo petholatus (貓眼蠑螺)-資源代表圖
web Turbo petholatus (貓眼蠑螺)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Turbo petholatus(貓眼蠑螺)棲所生態:淺海珊瑚礁、岩石底、淺海世界地理分佈:西沙、南沙、印尼、新加坡台灣地理分佈:高雄縣,屏東縣南灣,台北縣貢寮鄉蚊子坑,屏東縣恆春半島,大樹房,澎湖北部海域,澎湖內部海域,南沙太平島,東沙島、綠島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26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
黑點粉蝶-資源代表圖
web 黑點粉蝶
曾明煌/延平國小國小3年級
Leptosia nina niobe
點閱數420
下載數94
修改日期:2010-10-13
建安國小年電子書包規劃-資源代表圖
web 建安國小年電子書包規劃
陳振威/縣立建安國小國小4年級~國中9年級
台北縣建安國小是教育部五所電子書包實驗學校之一,附件是我們目前執行的情形。
點閱數1075
下載數17
修改日期:2010-04-30
Nealotus tripes (三棘若帶鰆)-資源代表圖
web Nealotus tripes (三棘若帶鰆)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Nealotus tripes(三棘若帶鰆)俗名:三棘若蛇鯖、帶梭棲息深度:914 - 1646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略側扁,背、腹輪廓略呈弧形,尾柄無稜脊;體長約為體高之6.0-7.0倍。頭中大。吻尖突。口裂大,平直;下頜突出於上頜;上下頜具尖銳之犬齒,具鋤骨齒。側線一條,沿背緣延伸至第IV-V背棘下方緩慢向下傾斜後直行於體後方。第一背鰭高,具棘XX-XXI;第二背鰭硬棘I, 軟條16-19,離鰭2;臀鰭硬棘II,與軟條游離, 軟條15-19,離鰭2;腹鰭退化,具I,0-1;尾鰭深叉。體背暗紫色,腹部淡色;背鰭硬棘部黑色;餘鰭灰黑或淡色。(2015/12/16 李茂熒、林沛立編寫)棲所生態:近海大洋性中底層洄游魚種,一般棲息深度為914至1646公尺間之大陸棚陡坡。獨游性。具有於夜間遷移至中層水域之習性。以甲殼類、頭足類及各種魚類等為食。地理分佈:全球性種類,廣泛分佈於熱帶至溫帶海域。漁業利用:一般為底拖網之意外漁獲物,中大型魚,肉質不佳,不具經濟價值。一般以下雜魚處理之。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PKa-Va-7-5_開口共鳴管的諧音規律1(一閉一開)_ WSQ 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PKa-Va-7-5_開口共鳴管的諧音規律1(一閉一開)_ WSQ 學習單
高中物理-李榕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PKa-Va-7-5_開口共鳴管的諧音規律1(一閉一開)_ WSQ 學習單
點閱數14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4-22
Forcipiger flavissimus (黃鑷口魚)-資源代表圖
web Forcipiger flavissimus (黃鑷口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Forcipiger flavissimus(黃鑷口魚)俗名:黃鑷口魚、火箭蝶、黃火箭棲息深度:1 - 30公尺形態特徵:體甚側扁而高,略呈卵圓形或菱形。吻部極為延長而成一管狀,體高約為其之1.6-2.1倍。前鰓蓋角緣寬圓。體被小鱗片,側線完全,達尾鰭基部,高弧形。背鰭棘XII,第II棘長於第III棘的1/2,軟條22-24;臀鰭棘III,軟條17-18。體黃色;自眼下緣及背鰭基部及胸鰭基部之頭背部黑褐色,吻部上緣亦為黑褐色,其餘頭部、吻下緣、胸部及腹部銀白帶藍色。背、腹及臀鰭黃色;背、臀鰭軟條部具淡藍緣;臀鰭軟條部後上緣具眼斑;胸鰭及尾鰭淡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面海的礁區,偶也可發現於潟湖礁區。單獨或小群生活。雜食性,取食對象廣泛,舉凡縫穴中之底棲小生物、魚卵、水螅體及棘皮動物的管足等。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非洲,東至夏威夷及伊斯特群島(Easter Is.),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島(Lord Howe I.);東太平洋區由墨西哥至加拉巴哥斯群島。臺灣各地岩礁及珊湖礁海域皆可見其蹤跡。漁業利用: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