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644
【普高自然探究與實作雙語課程】植物與飛行的魔法(上)-資源代表圖
這堂自然探究課程,我們著重在科學探究的第一步驟:觀察。學生觀察不同種子的外觀型態,並歸納推測種子傳播方式:自力、風力、水力或動物傳播。接下來學生會觀察數種風力傳播種子的外觀型態,並記錄種子在飄落時的飛行軌跡。以紙張模擬風力傳播種子的外觀型態,測試紙張種子飄落模式與真實種子的差異,進一步找出影響種子飛行的重要因素。
觀看次數404
修改日期:2022-12-27
Parapterois heterura (異尾擬簑鮋)-資源代表圖
web Parapterois heterura (異尾擬簑鮋)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Parapterois heterura(異尾擬簑鮋)俗名:異尾擬簑鮋、石狗公、石頭魚、虎魚(澎湖)、紅虎(澎湖)棲息深度:- 公尺形態特徵:體長橢圓形,側扁。頭中大,具皮瓣。眼大,位於上側位。吻長略大於眼徑。淚骨寬大且具1-3個小棘,第一眶下骨無棘;前鰓蓋骨和鰓蓋骨棘發達,前鰓蓋骨具3-4棘。口大,端位,斜裂,下頜突出。背鰭起點延伸至前鰓蓋骨棘上方。鱗片較小,弱櫛鱗或圓鱗。硬棘粗長,硬棘部鰭膜凹入,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一般具XIII,背鰭第III棘小於頭長,第III至第VI棘最長,倒數兩硬棘最短,軟條9;臀鰭硬棘II~III,軟條7-8;胸鰭巨大且圓寬,後端可超過臀鰭,鰭條18-20。腹鰭長,位於胸位。尾鰭截尾,上緣與下緣之鰭條延長呈絲狀。頭部與身體褐紅色或褐色,腹側體色較淡,具橫紋從頭部延伸至尾柄,主要位於體側第2至第4棘、第5至7棘、第8至10棘、第8軟條與尾柄各具一條橫紋,頭部則位於吻部、眼眶附近及頂枕骨至前鰓蓋骨各具1條橫紋;背鰭硬棘具3-4列節狀斑紋、軟條具9-10列黑色斑點。臀鰭具6-7列斑點。胸鰭褐紅色具數條藍綠色彎曲橫紋,內緣向基部變深呈黑色具藍色斑點。尾鰭具數列斑點,腹鰭黑色無斑點。(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棲所生態:棲息於近岸至300公尺之大陸棚之泥沙底環境。平時會半埋於沙泥底,受干擾時會嶄露顏色亮麗的背鰭來嚇唬掠食者,寬大的胸鰭也有助於捕食獵物,本種主要以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海域,西起於南非,東至印尼、菲律賓,北至臺灣、中國與日本南部。臺灣分布於西部、西南部、北部與東北部海域。漁業利用:小型魚類,偶爾於底拖網所捕獲,但除學術研究外,不具經濟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2220-第4單元0、1、10的乘法(4-1)-小二數學(南一)-資源代表圖
配合南一版數學課本國小二年級下學期第4單元0、1、10的乘法
觀看次數272
修改日期:2022-03-20
台灣世紀之旅-第028集 南湖大山(上)-資源代表圖
南湖大山,台灣標高排名第五的高山,位於中央山脈北段。是許多登山者想來挑戰的高峰,因為冬天白雪茫茫,需要訓練有素的登山者才能順利達成目的地。本片介紹南山的登山步道及專家拍攝記錄的辛苦旅程。他們的拍攝時間,甚至長達半個月都要住在山上。
觀看次數1047
修改日期:2016-11-01
化學∕原子∕焰色反應-資源代表圖
web 化學∕原子∕焰色反應
黃琴扉/高雄師範大學國中8-9年級,高中10年級~高中12年級
本單元以原子概念為教學活動設計中心,內容以多元表徵的形式呈現,並涵蓋原子核與原子模型的觀念與應用,其中原子核內包含的質子、中子、電子也有所著墨,並連結奈米等新興科技,使學生對原子概念更為完備且加強實用性。
點閱數412
下載數9
修改日期:2013-09-27
Leptostomias multifilis (多紋纖巨口魚)-資源代表圖
web Leptostomias multifilis (多紋纖巨口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Leptostomias multifilis(多紋纖巨口魚)俗名:多紋纖巨口魚、巨口魚棲息深度:200 - 600公尺形態特徵:胸鰭條數:8-10;腹鰭軟條數:7;背鰭軟條數:19-21;臀鰭軟條數:24-27;脊椎骨數:77-80;發光器排列:IP 8+2-3=10-11, PV 41-44, VAV 19-21, AC 12-14, IC 84-87, OV 41-43, VAL 19-21, OA 61-64。下頜鬚延長,基底具絲狀分支,分支末端膨大但相對較短,長度小於下頜鬚長度的10%,具多條絲狀構造。身體延長且體色呈暗褐色。(2015/12/16李茂熒、林沛立編寫)棲所生態:大洋性中層魚類,生態習性不甚清楚,棲息水深在200-600公尺間。地理分佈:僅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海域。臺灣分部於南部、南海海域。漁業利用: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9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生物∕動物的協調與恆定∕內分泌系統的構造與功能-資源代表圖
本學習單元適合國中一年級自我學習及教師教學媒體之使用。
點閱數261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3-09-27
愛在全球-減碳小達人-資源代表圖
web 愛在全球-減碳小達人
陳俊光/市立東光國小國小6年級
將全球暖化議題透過圖文閱讀、平板電腦 PBL 自主探索歷程,合作討論、設計表演表現所學到透過演出進行宣導,跨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領域,透過整合教學活動,讓學生對於「地球暖化」議題,從認知、到感受進而展現宣導行動,提升學生國際素養、及全球責任感及運用資訊科技自主學習能力。
點閱數1599
下載數74
修改日期:2013-11-06
Rexea prometheoides (短帶鰆)-資源代表圖
web Rexea prometheoides (短帶鰆)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Rexea prometheoides(短帶鰆)俗名:短蛇鯖、短梭棲息深度:135 - 40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略側扁,背、腹輪廓呈弧形,尾柄無稜脊;體長約為體高之5-6倍。頭中大。吻尖突。口裂大,平直;下頜突出於上頜;上下頜具尖銳之犬齒,具鋤骨齒。側線二條,上側線沿背緣延伸至第二背鰭下方,下側線與上側線連接於第IV-V棘之下方,陡降後約略直行於體側中部。第一背鰭略高,具棘XVIII-XIX;第二背鰭硬棘I, 軟條14-17,離鰭2;臀鰭硬棘I, 軟條12-15,離鰭2;腹鰭退化,具I棘,成長後消失;尾鰭深叉。體灰綠色而略帶銀光;背鰭第I-III硬棘間具黑斑;尾鰭黑褐色;餘鰭淡灰黑或淡色。棲所生態:近海大洋性中底層洄游魚種,一般棲息深度在135-540公尺以上之大陸棚陡坡。獨游性。具有於夜間遷移至中層水域之習性。以甲殼類、頭足類及各種魚類等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非洲東部外海至菲律賓,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臺灣南部及東北部有產。漁業利用:一般為底拖網、延繩釣或鮪釣之意外漁獲物,全世界之年產量在1,000-10,000公噸間。食用魚。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9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化學宅急便19.化學鍵3_綠色化學實驗篇-資源代表圖
video 化學宅急便19.化學鍵3_綠色化學實驗篇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台達文教基金會高中10-12年級
由工業酒精作為開場,介紹綠色化學教育網以及進行酒精凍實驗演示。
觀看次數340
修改日期: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