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335
Elagatis bipinnulata (雙帶鰺)-資源代表圖
web Elagatis bipinnulata (雙帶鰺)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Elagatis bipinnulata(雙帶鰺)俗名:紡綞鰤、海草、拉侖、拉崙(澎湖)、柴魚(澎湖)、青甘(澎湖)棲息深度:0 - 30公尺形態特徵:體呈紡錘形,稍側扁。頭小,吻尖。脂性眼瞼不發達。上頜骨末端不達眼之前緣。上下頜、前鋤骨、腭骨及舌面皆具齒。體被大型圓鱗,其後緣為截形或圓形,且呈波紋狀,另有小型的圓鱗在這些大型圓鱗的四周。側線無任何的稜鱗。第一背鰭有6枚弱的棘,棘間有膜相連。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其後具有一個2枚鰭條所組成之離鰭,是本屬之重要特徵。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體側有兩條由吻端至尾基的藍色縱帶,其間另有一條黃色縱帶;各鰭黃綠色;尾鰭具黑緣。棲所生態:大洋性魚種,通常游泳於表層、礁石上方或外海。主要以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地理分佈:廣泛分布於世界之暖水域。臺灣各地沿海均產,但以東部海域較常見。漁業利用:一般漁法以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定置網捕獲。同時也是拖釣的對象魚。油煎或煮湯皆宜。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透鏡成像實驗教案-資源代表圖
web 透鏡成像實驗教案
鄧昌蔚/市立三和國中國中7年級
為本校自然科楊琇珊教師為觀課議課設計之教案
點閱數1751
下載數33
修改日期:2011-10-03
探究與實作教案-滲透作用-資源代表圖
web 探究與實作教案-滲透作用
陳姿吟/市立武陵高中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植物滲透實驗的設計與成果報告-之科學活動,提高學生對科學研究的思考力、創造力,並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正確觀念及態度
點閱數15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11-15
校園生態探索趣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校園生態探索趣學習單
陳淑琳/忠孝國小國小1-6年級
本學習單居住在校園某一區域同種生物的集合,了解「物種」複雜的程度並給予不同的名詞。
點閱數1257
下載數86
修改日期:2009-12-09
生活科技∕動漫投影燈∕光磨坊-資源代表圖
web 生活科技∕動漫投影燈∕光磨坊
朱益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小4年級~國中7年級
本單元先探究一些光學原理與現象,並介紹這些光學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以及所衍生發展出來的科技產品。然後透過「動漫投影燈」的製作,瞭解透鏡和面鏡的成像原理,並將學生所繪製的動畫、漫畫像電影一樣投影出來,以引發學生對於學習光學原理與自己動手做(DIY)的興趣。而本單元的教學模組係依據MST概念 (mathematics, science,&technology)來設計,也可讓學生從模組中學習並應用相關的數學、科學、科技之知識與技能。
點閱數410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3-09-27
克羅埃西亞十六湖公園-資源代表圖
web 克羅埃西亞十六湖公園
龔媺筑/縣立建華國小國小3-6年級
十六湖國家公園為克羅埃西亞著名的國家公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79年將此地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為克羅埃西亞世界遺產之一。
點閱數663
下載數24
修改日期:2011-10-19
愛護地球-從我做起-資源代表圖
web 愛護地球-從我做起
吳峻逸/市立林森國小國小1-3年級
本教案以環境教育為主軸,利用繪本故事(照顧我們的地球)、電子白板、PPT、互動軟體、IRS即時反饋系統-Plickers、實際操作、學習單的書寫,讓孩子們了解愛護環境的重要,及資源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後,能從自身開始行動,正確的進行回收,進而將環保的觀念影響身邊週遭的人,甚至能利用回收物創意發想出作品,為我們的地球盡一份心力。
點閱數1463
下載數82
修改日期:2019-05-15
熱的傳播-資源代表圖
web 熱的傳播
方俞珮/縣立二崙國中國中7-9年級
介紹熱的傳播三種方式:傳導、對流、輻射。
點閱數1892
下載數85
修改日期:2011-11-07
節能減碳低年級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節能減碳低年級學習單
曾國彰/新興國小國小1-2年級
節能減碳低年級學習單-注音版
點閱數1933
下載數166
修改日期:2022-02-14
Abudefduf vaigiensis (條紋豆娘魚)-資源代表圖
web Abudefduf vaigiensis (條紋豆娘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Abudefduf vaigiensis(條紋豆娘魚)俗名:五帶豆娘魚、厚殼仔、五線雀鯛、岩雀鯛、赤殼仔(臺東)、花翎仔(澎湖)、咬撥婆(澎湖)、紅花咬撥婆(澎湖)棲息深度:0 - 15公尺形態特徵:體呈卵圓形而側扁。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齒端具缺刻。眶下骨具鱗,後緣則平滑;前鰓蓋骨後緣亦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8-20個。背鰭單一,軟條部延長而呈尖形,硬棘XIII,軟條14-16;臀鰭硬棘II,軟條13-16;胸鰭鰭條18-20;尾鰭叉形,末端呈尖形,上下葉外側鰭條不延長呈絲狀。體呈灰白至淡黃色,體背偏黃;體側有5條暗色橫帶。胸鰭基底上方有一小黑斑;鰓蓋骨後緣上方無黑點;尾柄上無黑點。尾鰭灰白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沿岸岩礁區之淺水域,但亦可棲息在離岸較遠或較深的水域內。常成群聚集以浮游動物或藻類為食。生殖季節時,雄性魚會在礁穴內建立其領域。地理分佈: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自紅海、東非洲至萊恩群島、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臺灣各地海域及離島之岩礁或珊湖礁海岸均有分布。漁業利用:中小型之雀鯛,可食用,一般不為漁獲對象魚。有人將其作觀賞魚之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9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