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32
VR360 潮州日式歷史建築文化-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 潮州日式歷史建築文化
東東澎數位機會中心輔導團隊/高雄市資訊服務暨應用協會國中7-9年級
文化園區於日治時期先後做為台南縣潮州辦務署及總督府行政機關使用,曾是「林少貓抗日事件」主戰場之一,後做為公路工程機關的辦公室與眷舍所在,是潮州重要的歷史記憶。在三工處行政廳舍遷移及眷舍區住戶依政策陸續搬遷騰空,潮州鎮公所空間活化 ,以傳統工法修繕近百年歷史的舊三工宿舍-公路新村,整合周邊資源成立潮州旅遊諮、文史展示與地方藝文展演空間,期待為地方帶來文化觀光亮點。
觀看次數202
修改日期:2025-11-21
歷史探究與實作: 史料的查找與分析_白晅歷史科觸屏教案-資源代表圖
以「歷史探究與實作: 史料的查找與分析」單元設計教案,搭配觸屏使用。教學總時間2節課,共100分鐘。
點閱數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9
歷史是什麼_何昱璇歷史科觸屏教案-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是什麼_何昱璇歷史科觸屏教案
何昱璇/市立平鎮高中高中11年級
以「歷史是什麼」單元設計教案,搭配觸屏使用。教學總時間2節課,共100分鐘。
點閱數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9
地名會說話:1式教案、4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地名會說話:1式教案、4式學習單
陳慧萍/金門縣立金城國中國中7-9年級
對於地名,學生常有「只知其名、不知其義」的現象,故難以自主覺察過去地名雅化議題背後蘊含的文化意涵與權力視角。是以本教案為配合國中地理科九下的課程所設計,在三節課當中,將教學重點放在認識地名如何隨時代、族群、政權更迭而改變,並討論「不雅」與「文雅」的標準是如何被建構的。因此課程將運用臺史博典藏網、國家文化記憶庫、母語地名故事與地名資訊服務網等數位資源,並搭配澎湖、臺北、馬祖等地名變遷案例,讓學生在閱讀、比對與討論中理解地名從在地生活經驗出發,卻可能因外來政權或官方力量被重新命名,甚至導致原有文化記憶淡化。本教案希望在學習的引導下,學生能說明地名雅化的目的與影響,並從多元角度審視「不雅」與「文雅」的定義,以培養批判性思考與多元文化的素養。
點閱數6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快慢之間」特展─畢業戶外教育之路線設計: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交通工具的變革往往能徹底改變人地之間的互動方式,但對於剛升上國中的學生來說,生活經驗有限的他們很難想像這類的改變對人類生活具體的影響。因此本教案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數位展為核心資源,先以學習單帶領學生進行展品、影像與時刻表的閱讀,理解鐵道速度變化如何縮短人地距離,並影響聚落發展與生活模式。最後運用「校園生活記憶庫」中有關修學旅行的資料,嘗試分組完成「模擬畢業旅行」的規劃任務,練習如何兼顧交通時間、票價與行程安排規劃給予自身戶外教育,最後以簡報發表成果。預期學生能夠掌握交通與地理概念的連結,培養資料判讀、比較與規劃的能力,並在過程中體會交通建設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點閱數5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時空旅行社:線上策展平台的探究與實作:1式教案、4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時空旅行社:線上策展平台的探究與實作:1式教案、4式學習單
張育甄/臺北市立松山高中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本教案以「時空旅行社」線上策展平臺為核心,設計高中歷史探究與實作課程。教學問題聚焦於:如何從「人、物、空間」的關係切入歷史,並將過去、現在與未來連結成故事。課程對象為升學型高中學生,規劃18週,分為展覽觀察、策展架構設計、紀念品創意、以及線上展覽實作四大階段。所用數位資源包含臺史博「快慢之間」3D展、「看見臺灣故事」網站,以及「國家文化記憶庫2.0」策展平臺,搭配教師自編的學習單與檢核表。學生將在操作中學習從展覽策劃者角度理解主題脈絡,並以共編方式完成線上展覽。本教案的預期成效不僅是成果展示,更在於引導學生養成歷史探究的方法、策展的敘事能力,並且同時發展其數位素養與團隊合作精神。
點閱數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聲景搜查線:記憶的製圖師:1式教案、5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聲景搜查線:記憶的製圖師:1式教案、5式學習單
萬雅筑/臺南市立大灣高中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一般探究過去時,我們最常依靠圖像或文獻,很少注意到「聲音」其實也能成為解讀歷史記憶的重要線索。本教案運用臺史博「臺灣音聲100年」資料庫與「聽見:聲音記憶特展」,引導學生從日常聲音出發,理解地方記憶如何被再現與詮釋。課程設計適合高中一、二年級,共規劃6節課、5個學習活動,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練習比對與分析聲音史料,並結合「臺南聲景百選」與「臺灣百年地圖」等數位資源,完成以聲音為核心的數位展件。最後,學生將以小組合作方式製作「聲景地圖」與QR Code展示,並於班上發表成果。期望學生能熟悉數位資源的運用與史料轉譯方法,進而從聲音切入,理解地理與歷史的互動,並培養跨域探究與表達能力。
點閱數4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11-17
樂為世界人—文化協會在臺灣: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樂為世界人—文化協會在臺灣:1式教案、3式學習單
陳威廷/台南市立永康國中國中7-9年級
《樂為世界人—文化協會在臺灣》教案以「紀念日—人物—事件」三線並進,帶領學生思考在殖民處境下,非武裝的文化啟蒙如何形塑公共意識並推動社會改變?本教案適用對象為國中八年級歷史科,預計2節課。課程運用臺史博「樂為世界人」網站為主,輔以「國家文化記憶庫2.0」圖像檢索,透過三份學習單,引導學生比較林獻堂與蔣渭水、辨識文協活動與受眾、評估宣傳策略與其社會影響。期待能藉此讓學生練習如何有效查找並比對數位史料,重構文化啟蒙與政治社會運動的脈絡,並提出具證據的歷史解釋,進而以創意任務的方式展現公民關懷與歷史思辨。
點閱數4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眾聲喧嘩的臺灣1920年代:1式教案、4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眾聲喧嘩的臺灣1920年代:1式教案、4式學習單
徐万晴/國立中大壢中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在1920年代風起雲湧的時代裡,臺灣文化協會以多元思潮和多樣宣傳,帶領社會邁向現代化。然而高中生往往只知道幾位領導人物或政治口號,難以掌握文協在歷史中的重要角色。為了補足這個缺口,本教案結合臺史博「樂為世界人」主題網站,設計兩節課、四份學習單,讓學生以小組討論方式,比較課文與網站資料,進行整理與歸納。透過這樣的學習歷程,學生不僅能從世界史的角度理解文協的誕生與轉型,也能練習以具體證據說明文協在當時臺灣社會的影響。
點閱數3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11-17
母語話故鄉:1式教案、1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母語話故鄉:1式教案、1式學習單
王慧筠/澎湖縣立馬公國中國中7-9年級
地名與當地人們居住環境、歷史發展息息相關,而母語地名更是蘊含了在地特有的知識與視角,是學生認識自身生活環境最好的入門磚之一。但對於現今學生來說,如何使用母語講述自身周遭環境的歷史,也是一項困難但富有意義的挑戰。因此本教案設計一個一節課的學習活動,運用臺史博「母語地名網站」,以簡單的步驟引導學生嘗試撰寫一則母語地名小故事。學生將透過網站資料檢索、地圖定位及辭典比對,逐步理解地名背後的自然特徵與文化脈絡,並將其轉寫為母語表述。課程結束前,學生需完成一則100字左右的母語地名故事,並上傳至網站。期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提升母語書寫與表達能力,更能建立對在地文化的敏感度與關懷,從而培養多元文化理解與敘事能力,為後續的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點閱數5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