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搜尋相關的資源 2,780 筆
web耶穌會與中國科技
明末耶穌會士來到中國,他們以傳播西方科學知識打入中國上層社會,藉此拓展傳教事業。在耶穌會士傳播的科學知識中,以天文學知識最為重要。湯若望便是藉著修訂曆法,得以接觸中國統治者,使傳教事業站穩腳步。湯若望(Jean Adam Schall von Bell),是活躍於明清之際的著名耶穌會傳教士。他先在明廷修訂曆法,政權交替後,獲得新統治者的允許,仍留在朝廷繼續曆法修定的工作。 湯若望在華四十多年,將西方先進的天文學、光學、火器、礦業等新知介紹到中國。最重要的貢獻,是參與了曆法改訂,編定了《崇禎曆書》。湯若望還編纂了《遠鏡說》,這本書對伽利略望遠鏡的製作原理、結構、功能以及使用的方法都做了詳盡說明,是中國科學史上很重要的一部著作。傳教士為中國朝廷服務,天文曆法最為重要。因為中國向來特有的皇帝祭天權力,以及觀察天象與政治之間關係的傳統,也使得傳教士能夠藉由制定曆法、製作天文儀器等方法,順利進入中國統治階層。傳教士對他們在中國的政治影響力特別注意。不管是明、清政權,都是他們爭取的對象。此外,製砲技術亦極受朝廷歡迎。明朝即多次依靠洋砲擊潰清兵。後來清人也掌握了紅夷砲的製作技術,才能成功擊敗明兵。康熙也命西洋教士造西洋鐵砲120門,1680年又造神武砲320門,及威力巨大的神威砲240門,以裝備八旗。南懷仁依康熙的要求,製造出砲身小,火力強,命中率高,又可置於騾馬背上行軍的輕巧火砲,在平定三藩之役立了大功。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365
下載:0
web長老教會的傳入
醫學博士馬雅各(Dr.James L.Maxwell)醫師,於1865年5月28日正式受英國蘇格蘭長老教會海外宣道會所派,在臺灣南部的打狗(現今高雄)登陸。和他同來的尚有杜嘉德(Rev. Carstairs Douglas)與威利(Rev.Alexander Wylie)兩位牧師,以及吳水文、陳子路、黃嘉智三位漢人信徒為助手。他們來到臺南府城西門外的看西街租屋,並於1865年6月16日開始設教行醫。後來因為臺灣人以為馬醫生以病人的心肝配藥施醫,或奉耶穌的名念咒挖出死人的眼球等等,遭百姓包圍住所,並以石頭攻擊,官府亦下令他們離開府城,於是被迫到打狗的旗後(旗津),繼續佈道行醫,成效不錯,並有高長等最初的信徒四人。 1865年11月由英國商人必麒麟(William A. Pickering)帶領馬雅各醫師進入旗山附近的木柵、拔馬和台南附近的玉井、左鎮、崗仔林等平埔族地區傳教而大受歡迎,並設立教會。1867年在埤頭(鳳山)成功的設教。1867年12月13日首任駐臺牧師李庥(Rev. Hugh Ritchie)偕夫人抵達打狗,他是屏東、阿里港、東港及東部教區的開拓者。1868年馬雅各醫師又將傳教中心自打狗移往臺南府城,積極在此進行醫療傳道。 1871年12月10日甘為霖博士(Rev. Dr. William Campbell)來台,來臺傳教47年之久,是澎湖和嘉義教區的開拓者。南臺灣長老教會傳入會被當地人的認同到接受大部分還是因病而得信,因此,醫療傳道是長老教會得以傳入臺灣的關鍵因素。偕叡理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又稱馬偕)是加拿大長老教會宣教師,是北台灣長老教會最早引進者。他的傳教過程: (1)1872年3月7日抵達打狗,隨即由李庥牧師及德馬太醫師(Dr. Matthew Dickson)由海路來北部。 (2)1872年3月9日登陸淡水並和李庥牧師約定以大甲溪為界,以北區域屬於加拿大長老教會之宣教區。 (3)1872年4月10日於淡水租屋設教(開設淡水教會)。 (4)阿華(嚴清華)為馬偕牧師第一位學生。 (5)1872年9月26日收吳寬裕、王長水、林杯、林孽等人為弟子,並且率領他們經內港(台北)、錫口(松山)、水返腳(汐止)及雞籠(基隆)等地為人拔牙與傳教。 (6)1873年2月9日為嚴清華、吳寬裕、王長水、林杯、林孽等五人洗禮,是北部長老教會的第一批信徒。 (7)1878年5月27日馬偕牧師在淡水英領事館,和五股坑的張聰明(漢人)結婚。
曾煥玲/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348
下載:1
web法顯
法顯,(399?416)東晉高僧,平陽郡武陽(今山西省襄丘縣)人。俗姓龔,三歲為沙彌,二十歲受比丘戒。因感於當時律典的缺乏,乃於晉安帝隆安三年,以六十歲高齡,結伴十人同行,徒步經西域和中亞十國抵達天竺(印度)求法。
范桂榕/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455
下載:1
web古埃及人的服飾
古埃及人的衣料主要是從尼羅河畔旁生長的亞麻紡織而成,一般男性用一條布圍繞腰和臀部,貴族則是穿著打褶的圍裙,象徵太陽的光輝,婦女則穿緊身長袍。 古埃及人喜愛打扮,會用脂粉盒裡的眼圈墨化妝,喜歡用藍色和黑色,不論男女身上配戴項鍊、手鐲、胸飾等裝飾品。富人們一定戴假髮,在祭典時穿上最美麗的服飾,法老會載象徵權力的假鬚。在法老的墓室中還發現涼鞋,木乃伊必須穿上涼鞋,以確定重生的時候可以使用。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點閱:2309
下載:6
web穆罕默德生平
西元570年穆罕默德生於阿拉伯的麥加古來氏(Quraysh)部落的哈希姆家族,632年在麥地那城歸真。穆罕默德出生前父親就過世,六歲時候,母親也過世,後來由祖父和伯父相繼扶養。穆罕默德年幼時替人放牧,據說12歲時,隨祖父和一支載運乳香、絲綢的駱駝商隊往來於巴勒斯坦、敘利亞這些地方。25歲這一年,他受雇於麥加一位年長他多歲的富孀赫蒂徹(Khadija),幫她經營商務,同年與她結婚,這一段婚姻維持了25年。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1110
下載:4
web埃及的氣候
埃及雨量多集中於冬季,由北向南減少。亞力山卓港是埃及年雨量最多的地方,其餘地區雨量皆少。三月到五月間,從乾燥的南部沙漠吹五旬風 (Khamsin),阿拉伯語50天之意,風速強勁、乾、熱且夾帶著砂土。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點閱:631
下載:2
web台灣銀行與幣制整頓
日本政府在第十屆帝國會議通過的「台灣銀行法」中規定台灣銀行的業務之一即是「整理幣制」。而台銀創立之初的主要營業項目為:一、外匯支票及其他商業支票之兌現;二、辦理匯兌及押匯;三、收取平常交易的商社和商人之支票手續費;四、確實可抵押之不動產或動產之貸款;五、辦理儲金和借款;六、金銀或貴金屬及諸證?的保管;七、純金銀之買賣;八、由於業務上之需要,可買入國債、地方債、及勸業債?;十、代理國庫。由上可知台銀之業務已具現代銀行金融之功能,而台銀不但是擁有發?權之發?銀行,亦同時兼具商業銀行、貿易銀行、不動產銀行、動產銀行等功能。幣制整理與台銀之設立是並行的,其時恰是日實行金本位制
陳炯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256
下載:4
web歷年在台發行的流通幣
光復初期由於通貨膨脹的關係,機製輔幣的需求較小,到民國三十八年幣制改革後,才有壹角、伍角機製輔幣的發行。其中主要的圖案是「孫中山先生肖像」、「台灣島」、「梅花」、「蘭花」及「蔣中正先生肖像」等。材質則為紅銅、黃銅、銀、鋁、鎳等。
陳炯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331
下載:6
web首版「新台幣」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6月16日,台灣省政府宣佈實行幣制改革,發行「新台幣」,將此前發行的台幣稱為「舊台幣」,以舊台幣四萬圓兌換新台幣壹圓的比率進行更換。首批新台幣發行的面值為壹圓、伍圓、拾圓及壹百圓,並有壹分、伍分、壹角、伍角四種輔幣卷。主要圖案為「台灣島」、「台灣銀行總行」、「孫中山先生肖像」。
陳炯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224
下載:4
web台灣銀行與「(舊)台幣」的發行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中華民國政府隨即成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任命陳儀為行政長官,負責接收台灣,並公佈「中央銀行台灣流通?發行辦法」,準備以「台灣流通?」取代日治時期所發行的通行紙幣。但是由於隨後中國大陸發生國共內戰,戰後復員未能順利進行,大陸金融體系陷入惡性通貨膨脹的困境;為了隔離大陸上日趨嚴重的通貨膨脹,乃在台灣採取地區性的貨幣制度。又因為台灣經濟、政治、民情不同於中國大陸,加以中央與省的權力糾葛,台灣流通?終未發行。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5月20日台灣銀行經財政部核准,改組成立,仍稱為「台灣銀行」,並繼續取得紙幣發行特權。先發行壹圓、五圓、拾圓面值的新版「台幣」(現在稱為「舊台幣」),後因為通膨壓力,不斷提高發行的面值。這時期的紙幣上的圖案主題,是以「國父肖像」、「台灣地圖」、「台灣銀行」、「鄭荷海戰圖」等交替使用。其中的「鄭荷海戰圖」相當具有時代意義。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台灣通貨膨脹,民眾對台銀發放浮濫的舊台幣失去信心,台幣日益貶值,發行額大增,在無有效改革幣制之政策實施前,為了維持台灣貨幣體系的流通,台灣銀行特別發行「定額本票」與原有的舊台幣共同流通,面值有伍仟圓、壹萬圓、拾萬圓、最後甚至發行壹佰萬圓面值的本票,台灣通膨的惡化程度可想而知。
陳炯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636
下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