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搜尋相關的資源 2,434 筆
web喜馬拉雅山區
喜馬拉雅山是指綿延在中國西藏邊緣的弧形山系,與尼泊爾和印度形成天然分界線。山勢雄偉,全長二千四百公里,寬約二百至三百公里,平均海拔六千公尺以上,高峰林立,超過七千公尺的山峰五十餘座,超過八千公尺的高峰有十一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聳立在中段的中尼邊境上。喜瑪拉雅山擁有世上最多終年不化的冰川,景色瑰麗又詭譎,吸引眾多世界登山高手前來挑戰人類體能極限,寫下人類與自然搏鬥動人的一頁頁詩篇。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289
下載:0
web大非川之役
自棄宗弄瓚去世後,祿東贊掌權,但他也去世後,其諸子掌握大權,開始與大唐競爭西北地方,盡破諸羌羈縻十二州,唐安西四鎮失去。高宗咸亨元年(西元六七O年)詔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等領兵十餘萬征討吐蕃,至大非川(今青海省東部)為吐蕃軍大敗,唐軍死傷嚴重,史稱「大非川之役」。此後雙方和戰互有勝負。十年後文成公主在長居西藏高原四十年後去世,大體而言,文成公主在世時,吐蕃與唐朝雖有戰爭,但尚稱安寧,此後吐蕃國勢日強,雙方衝突日益嚴重。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493
下載:0
web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為唐代對外第一大港
由於中唐以後,南方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心,南海貿易非常興盛。廣州是中國在此南方航線的起點,不僅是中國對外貿易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最大的海港。當時的廣州有許多大型商船,來自婆羅門(天竺)、波斯、崑崙(海南)等,船上載著堆積如山的香藥、珍寶。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256
下載:0
web商品匯集
廣州當時是全國最大的香料(包括香木和藥物)進口港,也是全國最大的絲織品與瓷器的輸出港。輸出品的大宗─瓷器,因其容易破碎,較適合海運。唐代海運發達,再加上唐代製瓷的技術與品質提升,瓷器遂成為唐代中國的外銷商品。阿拉伯商人蘇萊曼極度讚揚中國瓷器,在《中國印度見聞錄》中他說:「他們(中國人)有精美的陶器,其中陶碗晶瑩得如同玻璃一樣,儘管是陶碗,但隔著碗可以看到碗裡的水」。這是阿拉伯文獻中關於瓷器的第一次描繪。近年的考古挖掘如東非海岸、埃及開羅附近,西亞地區,以及印尼、泰國等,都有唐代的瓷器遺物,可追尋其貿易蹤跡。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165
下載:0
web吐蕃強盛時期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西元七五五年)發生安史之亂,吐蕃趁機佔有西域大片土地。安史大亂中,肅宗即位,唐將郭子儀與吐蕃會盟。代宗廣德元年(西元七六三年),吐蕃以唐蕃曾有赤嶺劃界,答應給吐蕃每年絹五萬匹未付,率党項、吐谷渾各族二十餘萬入寇,在安史降將高暉率領下攻陷長安,代宗逃往陜州,官吏六軍逃散,吐蕃立廣武王李承宏為帝,唐命郭子儀進擊,吐蕃佔領長安十五天後撤退,代宗才能回京。吐蕃以攻陷長安的表現自豪,曾在布達拉山立石紀功。此後吐蕃又攻下許多唐朝的西疆土地,唐朝不得已,被迫再與吐蕃兩次會盟。因此,西藏史家描述說贊普赤松德贊在位時是吐蕃國力最強盛時期。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380
下載:1
web造船技術
唐初往來於南海的商船,幾乎為外人所有,且其船大於中國。至唐末,中國的海船則凌駕於外人之上。據《一切經音義》僧人玄應說,唐代有種「蒼舶」海船,長達二十丈,可載六、七百人。另如《中國印度見聞錄》記載,中國船大且堅固,能渡過波斯灣的凶險風浪,而且中國船體龐大,在港口納的稅也比其他國家船舶為多。唐代的造船技術可從考古文物中看出。出土文物證明:唐代造船已採用水密艙的船體結構。這種結構有兩個顯著優點:1˙如果一艙受到損壞,其他艙不致受累被毀,既保證了船隻和貨物的安全,又便於修復壞艙2˙隔艙板橫向支撐船舷板,增強了船體抗禦側向水壓的能力。這個技術比歐洲早九百年,可見唐朝的造船技術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西元一九六O年年在江蘇揚州施橋鎮出土一大一小的木船,皆屬唐代晚期,使用於江面的船隻。小船是用獨根楠木挖成的獨木舟,兩頭上翹,船頭有釘補的木板,是大船的隨行船。大船殘長18.4公尺,最大寬4.3公尺,深1.3公尺。全船分為五個大艙和一些小艙,整個船身是以木榫和鐵釘聯結的,隔艙板及艙板枕木皆與左右船舷銜接。船的結構堅實,製作精細,木板夾縫、空隙都用油灰填塞;木料上的結疤和裂縫處則用小木片修補。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572
下載:3
web青海
青海因青海湖而得名,全境屬高原地區,地勢遼闊高亢,高山連綿,有盆地、河谷相間分布。中國最長的兩條河流長江和黃河均源於青海省境內。祁連山和阿爾金山橫亙省境之北,崑崙山自西而東橫貫省境中央,唐古喇山屹立在省境南部。省境內柴達木盆地有豐富礦產資源,尤其鹽礦蘊藏更是驚人。而在祁連山東段的湟水谷地是漢人進入發展的重要區域,其中西寧市是省會,也是自古漢藏文化交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176
下載:1
web市舶司制度 - 建立
廣州為唐代第一大港,為了管理對外貿易與外僑事務,唐朝在廣州先設置市舶使這一官職,由當地長官兼任。迄今所見有關市舶使的最早記載是唐玄宗開元二年(西元七一四年)之安南市舶使周慶立。直至德宗,才獨建市舶使院,不再附屬於嶺南節度使或廣州刺史衙門內,即為市舶司。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433
下載:0
web宗教傳播 - 伊斯蘭教透過廣州傳入的情形
唐代由於海外交通的發達,繁榮的港口已有很多蕃客定居。他們之中有許多人信奉伊斯蘭教,便在當地建禮拜寺,舉行宗教儀式。如廣州的懷聖寺。相傳唐高祖武德年間(西元618~626年),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曾派門徒四人來華傳教。其中的艾比宛葛素,於唐貞觀初年從波斯灣到達廣州,建造了懷聖寺。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521
下載:3
web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
唐代海外交通以南海航線最重要。這條航線以廣州為起點,途經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長達一萬多公里,是當時世界最長的航線,聯繫亞洲與非洲,稱為「廣州通海夷道」。這條海路自廣州往西南行,經越南沿岸,穿越麻六甲海峽,渡印度洋至斯里蘭卡,再由斯里蘭卡西北沿印度半島西岸,經印度河口西北,沿伊朗南岸,進入波斯灣,溯幼發拉底河抵巴格達。中國海船從廣州遠達波斯灣為止,而中國貨物則透過阿拉伯人轉運至波斯灣以西甚至非洲。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點閱:414
下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