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976
因材網國小社會領域高年級學習單:Cb-Ⅲ-2-06_日治時期日本人帶來哪些西方與日本文化,對當時臺灣人民的生活產生哪些影響?-資源代表圖
本教材由教育部委辦「國小社會適性教學教材研發實驗計畫」開發,適用對象為國小高年級學生。建議搭配因材網國小社會領域高年級之影片、檢核點、練習題、題庫使用。配合因材網影片主題:Cb-Ⅲ-2-06_日治時期日本人帶來哪些西方與日本文化,對當時臺灣人民的生活產生哪些影響?
點閱數140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3-10
文化保存-宜蘭本地歌仔(壯三新涼樂團)-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宜蘭本地歌仔(壯三新涼樂團)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歌仔戲約在百餘年前發源於蘭陽平原,是唯一形成於臺灣本土的傳統戲曲。「本地歌仔」正是歌仔戲的前身,也是歌仔戲最原始的雛形,在臺灣表演藝術發展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所謂「本地歌仔」的「本地」意指宜蘭當地;「歌仔」則是「歌謠」之意。本地歌仔就是源自宜蘭當地的民間歌舞小戲。本地歌仔目前僅存歌仔戲的發源地宜蘭地區,形成之初祇有〈山伯英臺〉、〈陳三五娘〉、〈呂蒙正〉、〈什細記〉四大齣,且由業餘子弟所組成,當時農村青年在閒暇之餘,在廟埕、樹下表演自娛娛人,後來在廟會中跟隨遊行隊伍,載歌載舞邊走邊演,這種陣頭形式演出,稱為「歌仔陣」。因採「落地掃」形式演出且無戲服,也無水袖,並大量援用車鼓戲的曲調、動作以及妝扮,因此其表演形式與車鼓戲有許多相似之處。本地歌仔的表演雖然簡單、樸素,但卻代表歌仔戲最原始的演出形式,它形成於民間,代表庶民的音樂、舞蹈,呈現基層的常民藝術。由於本地歌仔保存臺灣唯一本土劇種的形式,且隨藝師凋零有瀕臨失傳的危機,文化部於102年指定宜蘭本地歌仔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團體為壯三新涼樂團。
點閱數23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達悟文化---夜曆-資源代表圖
web 達悟文化---夜曆
莊驊寧/縣立東清國小國小5-6年級
達悟文化---夜曆
點閱數240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9-11-28
傳統技藝-製墨大師陳嘉德 黑氣逼人-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製墨大師陳嘉德 黑氣逼人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75歲的陳嘉德是臺灣碩果僅存的手工製墨藝師,這輩子都投入保存製墨技藝,面對中國、日本重金禮聘,陳嘉德仍然堅持把文化「根」留臺灣。
點閱數18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農業衰退時期(1968-1980)-資源代表圖
web 農業衰退時期(1968-1980)
蔡佳妏/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968年至1980年稱之為台灣農業的衰退時期,也就是農工發展不平衡的時期。這一時期是台灣從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時期,由於非農業部門快速發展,農業嚴重衰退,農業經營從專業轉變為兼業生產,甚至成為副業生產,這種現象有人稱之為「週末農業」。政府為了解決當時困難,提出很多對策,像是1972年宣布「加速農村建設九大重要措施」,1973年設置「糧食平準基金實施保證價格計畫收購稻穀」,1975年頒行「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1978年推行「提高農民所得加強農村建設方案」、設置「農業機械化基金促進農業全面機械化計畫」等重要計畫,可惜都未能徹底執行,以致農業發展的困境無法紓解。
點閱數846
下載數9
修改日期:2010-06-08
各種商店、付費方式改變與貨幣演變-資源代表圖
video 各種商店、付費方式改變與貨幣演變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小3-4年級
1.分辨出購物商店的類型。rn2.知道家鄉的購物地點。rn3.瞭解人類發明貨幣的原因。rn4.察覺購物付費方式的改變。
觀看次數354
修改日期:2019-12-06
畢旅規劃師-資源代表圖
web 畢旅規劃師
李冠嶔/市立坪頂國小國小5-6年級
一、 畢業生對於畢業旅行殷切期盼,希望他們能親自透過網路搜索資源,蒐集並閱讀旅遊資料,使其對畢旅景點能加深印象。二、 讓學生透過分工合作完成美好的旅遊行程規畫及預算,並讓學生學習思考判斷、多方比對查證。三、 讓學生透過討論和決定策略並事後檢驗分析成果。
點閱數563
下載數38
修改日期:2021-01-04
潮州城鄉風貌-資源代表圖
web 潮州城鄉風貌
林義明/潮和國小國小1-6年級
配合資訊科技教學,並藉由電子白板強大的功能搭配網頁的設計以及線上題庫的測驗,讓孩子更能有效的了解自己的鄉里,加上一些有趣的活動,更能帶動孩子跟鄉里的社區互動,使孩子更了解鄉里、更珍惜疼愛自己生長的地方。
點閱數705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09-12-01
雞母狗-資源代表圖
ebook 雞母狗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授權製作/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什麼是雞母狗?一項傳統技藝,因地制宜、包含人類的智慧以及虔誠的心,冬至除了吃湯圓,原來還有菜繭,以及可愛討喜的「雞母狗」,澎湖冬至祭祖傳統習俗要捏搓雞母狗,這是澎湖人一項非常獨特的民俗藝術。
點閱數18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12
石滬股份有限公司-資源代表圖
ebook 石滬股份有限公司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授權製作/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石滬是非常環保的捕魚方法,也是漁村共存共生的傳統漁業技藝。許多人不知道,澎湖的吉貝,是目前全世界石滬量最多、密度最高的地方。晃晃老師從赤崁搭上交通船,向菊島北海出發。他要去的小島,像一顆晶瑩的螺貝,靜靜安駐在碧海藍天之間。島上有美麗的貝殼沙灘,是海龜媽媽上岸產卵的棲地,成群的燕鷗也在這裡孵育雛鳥,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樂場,白天,他們在這兒踏浪玩水,夜晚,他們在這兒仰望星空。「大海的那一邊,發生了很多好玩的事嗎?」三劍客好奇的問著晃晃老師。「海盜在這座島上,有沒有留下秘密的寶藏呢?」晃晃老師曾聽過這個傳說。他們都帶著無限的嚮往,眺望著遠方。在潮間帶上用石塊疊砌堤岸,以便在退潮時,阻斷洄游魚群退路,把魚圍困在石堤內來捕撈的陷阱。這種捕獲食物的方法,可上溯至人類的史前時代。至於澎湖石滬最早的記載,出現於清康熙三十五年(西元1696年)高拱乾編纂的《台灣府志》。澎湖因擁有廣闊的潮間帶,又具有成滬的三項條件:石材多、潮差大、風浪強,在農地和動力漁船缺乏的年代,石滬的漁獲是重要的經濟來源。這項澎湖最古老的漁業技藝,數百年來已發展出綿密細緻的工法和文化,堪稱漁業文明「活化石」。澎湖擁有世界上密度最高且保存最完整的石滬群,兼具文化景觀和自然保育的價值,已列名台灣十八個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是需要我們傾力守護的珍貴資產。
點閱數1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