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973
公民與社會學科中心|【教授講給你聽!EP.6】國家主權|彰化師大劉兆隆教授|-資源代表圖
公民與社會學科中心邀請大學教授協助您的課程教學,並在課程後藉由提問引導同學探究與思考,進而產生行動;希望更能豐富老師的線上課程!Ep.6 國家主權:對應公Bd-V-1我國國家主權在憲法上如何界定?有何爭議?
觀看次數367
修改日期:2021-06-22
DOC在地課程-疫情。上白礁、謁祖-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疫情。上白礁、謁祖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崑山科技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聽著一如往年的鐘鼓齊鳴而今年的上白礁謁祖卻有些不同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所以用簡單隆重的儀式來表示對保生大帝與列位尊神的一個敬意因疫情謝絕所有宮廟隨行維持基本的誠心進行傳統的謁祖更凸顯信眾的虔誠信仰遙祭白礁祖宮-是學甲香上白礁的起源闡述地域性慎終追遠的意念也是在外遊子返鄉參與的信念此次學甲上白礁因疫情而簡化卻也回到最原始的初衷飲水思源,薪火相傳的學甲上白礁
點閱數27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臺中火車站三代同堂-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臺中火車站三代同堂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臺中因鐵路而興,是臺灣中部發展的核心動力。1905年第一代木造臺中車站啟用,名為台中停車場,1908年興建機關庫用於維修火車。同年隨縱貫鐵道全通,臺中成為西部鐵道樞紐。1917年紅磚洋式的第二代站體,名為台中驛,是當時社會運動的聚集地之一。台中火車站於1995年被列為國定古蹟。2016年啟用的第三代高架車站臺中翼則開啟鐵道新時代。2017年機關庫遺構原地保留,讓臺中車站成為臺灣唯一三代同堂的車站,不僅是台中的交通樞紐,同時也保存了臺中的歷史記憶,見證地方政治、經濟與文化的演進。
點閱數75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認識家鄉-資源代表圖
web 認識家鄉
戴安慧/市立中和國小國小3-4年級
認識居住地行政區域里別
點閱數461
下載數19
修改日期:2011-11-29
農業重建時期(1945-1953)-資源代表圖
web 農業重建時期(1945-1953)
蔡佳妏/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949-1953年,是戰後台灣經濟發展奠定基礎的時期。台灣農業,因戰時遭到破壞,田園荒廢,台灣原有的化學肥料生產停頓,又因海上交通受阻進口困難,戰後農業生產一落千丈,糧食缺乏,加上當時國民黨政府來台的軍民約200萬人,致使台灣的人口急劇增加,為滿足軍糧民食,必須加速恢復生產,因此,這一時期台灣農業發展即以生產設施的重建及加強增產為其特點。1948年以後,由於來自中國共產黨及內外情勢的壓力,才迫使政府踏出「微溫」的土地改革作為緩和長久以來與農民之間的緊張關係,因此戰後的土地改革基本上是政府、舊地主、農民三者具有利害的關係。1949年1月陳誠出任台灣省主席後,即著手減租政策的準備。同年4月公布「台灣私有耕地租用辦法」,甚至不待「三七五減租條例」的正式立法(1951年始正式立法),從1949年第一期稻作起,就將「三七五減租」政策付諸實施,即將地租的上限規定為收穫物的37.5﹪,以減輕過去佃農沈重的地租負擔,並立法律保護耕作物價格,以謀求佃農之安定。因此,三七五減租實行後,達到的顯著效果是增加農業生產與農民收益、改善佃農生活、耕地地價跌落及佃農購地激增、促進佃農和諧、安定農村社會、奠定實施耕者有其田之基礎。1951年6月,「公有耕地放領政策」與「減租政策」告一段落後,「台灣省放領公有耕地扶植自耕農實施辦法」付諸實施,主要係利用戰後從日本人手中接收的耕地,實施佃農的土地放領轉移土地,佃農承購公地之價格訂為該耕地全年正產物總收穫量的二倍半,分十年期償還。公地放領政策的目的是扶植自耕農、改革土地政策、促進土地利用,使農地平均地權的實施更向前邁進一大步,台灣的農地改革獲得初步的成效。
點閱數795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06-10-31
台灣的自然災害(第一課)地震-資源代表圖
video 台灣的自然災害(第一課)地震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小5-6年級
台灣位在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地震頻繁。本單元了解台灣地震頻繁的現象及探討地震造成的災害,學會列舉地震的防災及因應方法。加強防災和應變能力,減少地震危害,學習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觀看次數617
修改日期:2019-12-06
1900年黃玉階組「台北天然足會」,李春生也是其中一員-資源代表圖
web 1900年黃玉階組「台北天然足會」,李春生也是其中一員
杜曉惠/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838年生於廈門,1924年去世。李春生從一介貧民到富甲台灣,為近代產業的先驅,曾到日本心有所感,回台後成為倡導放足解纏運動的一員。1915年各地均在廳長、支廳長督促下,由參事區長本人或其夫人,發起組織斷髮會或解纏足會,調查?髮及纏足人數,鼓勵限期放足斷髮,並舉行大會,足見放足斷髮已形成風氣,知識份子紛紛建議總督府以公權力介入,明令禁纏足?髮。在一般社會業界對於天然足者給予更多工作機會以及更高工資,促使更多人解纏足。據保甲規約第34條第5款規定:婦女纏足有害身心,故嚴禁之。第6款規定:矯正固有陋習,改正不良風俗。據第80條規定:有違規者,保正甲長審查其行為輕重緩急,將違反者處以過怠金百日圓以下。1900年放足運動展開之初,台北縣下各公學校即曾做調查和勸說,當時全縣女學生計448人,其中纏足者360人,支持天然足會而放足者僅二三人。1902年編『台灣教科用書國民讀本』第九冊編有「纏足」一課指出女子纏足的種種不良影響,並表示近來女童放足是好現象。
點閱數60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7
v5750國際社會互動-資源代表圖
video v5750國際社會互動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3-4年級
國際社會互動
觀看次數351
修改日期:2019-12-07
v5934 臺北市文山區的鄉土環境(上) 國小社會-資源代表圖
臺北市文山區的鄉土環境(上) 國小社會
觀看次數329
修改日期:2019-12-07
三元里事件-資源代表圖
web 三元里事件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841年5月,英軍在廣州城北附近的一個小村莊,由於有英國士兵到三元里搶劫財物、強暴婦女的事件,激起當地民眾憤怒,三元里及其附近鄉村的一萬多民眾組織結集起來,向英軍圍攻襲擊。民眾手持大刀、長矛等傳統兵器,趁著天氣陰雨,英軍火槍無法射擊發揮武器優勢的情況下,進而圍困英軍。由於英軍束手無策,只好請求清朝廣州知府出面勸解,廣州民眾才撤走。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民眾自發性保衛家園抵抗外人的戰鬥。
點閱數44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