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013
DOC在地課程-新化DOC-新化大坑尾 擔飯擔文化紀錄全-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新化DOC-新化大坑尾 擔飯擔文化紀錄全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崑山科技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這一鍋飯,凝聚台南新化大坑尾100多年的濃厚家鄉情!」台南市新化區大坑尾「聖母宮」,每3年元宵「擔飯擔」遶境祈福活動,當地105戶會準備美食招待陣頭、親朋好友及遊客,其中不能錯過的是,品嘗當地特有的「鹹飯」,也是遊子返鄉指定要吃的「媽媽的味道」,因此,拍攝此文存紀錄,希望能喚起人與人之間遺失的人情味,並以文化資產保存、學習、體驗為主軸。
點閱數290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俯 昭和摩登誕生的海景宅邸-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俯 昭和摩登誕生的海景宅邸
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國小5-6年級
在1931年,基隆流水交通社社長流水伊助建造了一座融合和洋折衷風格的高級自用住宅,規模與設計與當時基隆伊班公有日式宿舍截然不同。該住宅位於基隆要塞附近,1945年戰後,國民政府接管該建築,將其改為基隆要塞司令官邸,並由多位司令家族先後居住。1957年,司令部裁撤後,該官邸繼續作為軍事用途,直至1998年軍方遷出。隨著歲月流逝,該建築經歷了七十年的風雨,並在1998年後進行了翻修。翻修過程中,建築師發現建築物整體結構受到許多損壞,需依賴大量史料(如照片)及口述歷史資料,來深入了解建築細節及其歷史背景。通過這些資料的綜合分析,嘗試還原了原有空間的使用模式,來進行修復工作。
點閱數16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脈 基隆公共運輸第一把交椅-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脈 基隆公共運輸第一把交椅
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國小5-6年級
自1895年起,日本在台灣殖民,基隆港的建設逐漸發展為現代化的港口城市,並吸引大量日本人進駐,特別是在基隆港建設期間。新開通的馬路,尤其是中正路,解決了交通問題,成為商業發展的重要軸線,吸引了不少日本商人選擇在此地建設住宅與商業設施。流水伊助,作為基隆當地知名的企業家,於1921年創立流水馬車,最初提供基隆火車站至八尺門的馬車服務,並於1925年轉型為公共汽車業務,改名為流水巴士社。至1936年,該公司更名為基隆乘合自動車株式會社,並在次年被基隆市政府收購。流水家族與基隆的發展息息相關,並且在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前,已深深植根於基隆的社會與經濟脈絡中。
點閱數16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風獅爺傳奇-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風獅爺傳奇
金門縣文化局/金門縣文化局國小5-6年級
金門的風獅爺是當地村落的守護神,具有長久的歷史和文化意義。自元明以來,金門受風沙、倭寇等災害困擾,先民便設立風獅爺以防風沙、避邪、鎮煞,並保護村莊。風獅爺形象象徵獅子的威猛,具有驅邪避災、辟煞鎮風的功能,並可防止白蟻等害物侵襲。風獅爺的設立與金門民間信仰密切相關,往往位於村落的出入口,面朝村外,保護居民免受災厄。風獅爺通常由村廟主導設立,並有開光儀式,根據村莊的需要選擇合適的位置和數量。金門的風獅爺有不同的造型和大小,從高大威猛到小巧精緻不等,並且在外觀上各具特色。隨著觀光業發展,風獅爺已不僅是守護神,也成為金門文化的象徵,吸引大量遊客參觀。風獅爺承載了金門先民的堅韌與智慧,並成為金門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今仍在民間廣泛信仰與崇拜。
點閱數208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里港-異域孤軍-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里港-異域孤軍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政治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透過里港數位機會中心資源,協助社區盤點、梳理這些歷史文化,應用數位技術典藏歷史故事、傳統料理、民族服飾等珍貴的異族文化。他們的故事不僅是這個移民群體的歷史,也是台灣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永遠珍惜和傳承。里港數位機會中心也將持續記錄和傳播他們的故事,以紀念這些勇敢的異域孤軍,並感謝他們為台灣社會的多元性所做出的貢獻。
點閱數21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傳統木雕(葉經義)-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傳統木雕(葉經義)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木雕工藝與早期移民之生活息息相關,來自原鄉地區之生活文化與藝術風格,形塑獨有之木雕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款第1目:「反映古昔常民生活型態或娛樂類型,並在藝術或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者」之指定基準。
點閱數25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傳統木雕(陳啟村)-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傳統木雕(陳啟村)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木雕工藝與早期移民之生活息息相關,來自原鄉地區之生活文化與藝術風格,形塑獨有之木雕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款第1目:「反映古昔常民生活型態或娛樂類型,並在藝術或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者」之指定基準。
點閱數28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Lmuhuw na Msbtunux(泰雅族大嵙崁群口述傳統)(WatanTanga(林明福))-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Lmuhuw na Msbtunux(泰雅族大嵙崁群口述傳統)(WatanTanga(林明福))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一、泰雅族傳統社會對社群規約運作、歷史記憶、文化傳承是以祖先的語言敘述或吟唱的方式來進行。針對上舉內容透過精練的語言而以特定的說唱方式呈現之口述傳統,在Msbtunux(大嵙崁群)被稱為Lmuhuw。sraral qalang Tayal kwara squ gaga pinbkalan ggluw, ptas pinhkngyan, p’ubuy squ gaga qnxan ga, spuwah nha pqyan ke’ini ga ssluhuw nha. zywaw yan qani skahul squ r’tung ru z’ziq nqu ke’, Lmuhuw zywaw raral ga siyan nha tuqiy. squliq Msbtunux ga Lmuhuw ’san nha. 二、泰雅族Msbtunux大嵙崁群的Lmuhuw口述傳統,保留了豐富的族群歷史和語言智慧的結晶,所傳遞之知識、價值觀、起源遷徙敘事、歷史、規範等內容,具文化意義並具一定之完整性。 Lmuhuw squ kinraran qu Tayal Msbtunux ga, s’unan piyux balay rekisi ru kinbaqan nqu ke’, sinpubuy nya kinbaqan, kinbleqan, zywaw nqu tringan hinhzi’an pinsbkan, rekisi pinhkngyan, gaga kwara qani ga, llgan nqu qpzing na gaga qnxan ru ini psyahok ana qutux. 三、傳遞族群創世神話、始祖傳說、生活慣習等,為泰雅語言智慧的結晶,並保留了族群的歷史記憶。述說與吟唱保留了族群起源、族群遷徙、祖先遺訓、傳統領域等泰雅族群認同要素。smatu’p’ubuy ke’nqu kinbalay kayal ki rhyal, ke' pinqyan kinbkisan,gaga qnxan Tayal.kwara qani ga, sisay muci kinbaqan kinbkisan, ru smku’squ rekisi pinkhngyan Tayal. pqyu squ ke’ru Lmuhuw, smku squ ’ringan na Tayal, shzi’an Tayal,sinbilan ke’ bnkisan, qqyunam, kwara stnaqan ta inlungan na Tayal. 四、WatanTanga林明福表現形式及實踐仍維持一定之傳統方式,為大嵙崁溪流域泰雅族少數擅說且能以古調吟唱,並知曉意義。能進行傳承,並具有傳承能力與意願。nrasan ru kinkhngyan ni WatanTanga ga, pira squ qnxan na raral, ini nya z’an. ubuy mubuy squ Msbtunux ga, ungat squliq baq pqyu zywaw kinraral, spuwah nya lhugan raral mqwas uzi, ru baqun nya imi nya. thuyay squ p’ubuy ru maki balay inlungan nya mcizywaw.
點閱數22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羅漢門迎佛祖-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羅漢門迎佛祖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羅漢門迎佛祖」,此項民俗活動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每年均擇期於觀音佛祖聖誕前幾日舉行,目前由內門紫竹寺(101-103年)及南海紫竹寺(104-106年)輪流辦理(連續各辦三年)。百年來觀音佛祖遶境路線遍及內門各庄頭,且信徒皆以徒步遶境及全程扛轎走山路,來表達對於觀音佛祖信仰的誠意,而自民國100年開始,遶境路線更擴及至旗山天后宮;遶境行程通常為四天,今年是自102年3月25日至3月28日,每天早上7時準時出巡,繞行約十個「敬」(庄頭敬桌集中的臨時場地),每天約走30公里路程,以3轎(土地公轎、紫雲宮大道公和龍潭天后宮媽祖合轎、內門紫竹寺佛祖大媽和三媽合轎)主巡,香境內各角頭及其文武陣頭皆參與遶境(小庄組文陣,大庄組武陣),反映該地民眾信仰生活,自古迄今改變不大,祭品亦保留傳統樣式,是該地最具在地色彩的信仰文化及最具生活價值的內在文化體系。此項民俗遶境隨行的文武藝陣,堪稱量多質精,至少超過30陣以上,其中以夏梅林宋江獅陣、金馬寮牛犁陣、番仔路太平清歌陣、虎頭山七里響陣等文武藝陣最具特色。
點閱數13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小木作-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小木作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小木作是傳統建築與生活文化中的技術之一,屬於非承重木構件之專業領域,在清朝時期稱為裝修作。其涵蓋範圍廣泛,包含室內裝修、細部構件製作、木製家具與祭祀器具等項目,是建築裝飾與機能的重要支撐。小木作可分為四大面向:一為工料準備,包含木材選料、乾燥與前期處理;二為使用工具,傳統手工具如墨斗、刨刀、鋸、鑿、榫卯定位器等皆為職人日常操作工具;三為工法應用,涵蓋榫接技術、裝飾雕刻、組裝技巧、傳統黏接與打光處理等;四為工序規劃,自草圖設計到最終組裝上漆。小木作廣泛應用於傳統廟宇、古厝、日式宿舍等歷史建築場域,舉凡神桌、神龕、門窗等皆為其範疇,不僅具實用性,更承載文化意涵與藝術價值。在臺灣,小木作在新竹市尤具代表性,因當地保存眾多有形文化資產,對於傳統木作技藝需求殷切,職人運用傳統技法修復與維護歷史建築,確保文化資產之完整與延續。
點閱數5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