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013
文化保存-傳統木雕(施鎮洋)-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傳統木雕(施鎮洋)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木雕工藝與早期移民之生活息息相關,來自原鄉地區之生活文化與藝術風格,形塑獨有之木雕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款第1目:「反映古昔常民生活型態或娛樂類型,並在藝術或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者」之指定基準。
點閱數23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南鯤鯓廟是「南鯤鯓代天府」的俗稱,主祀李王、池王、吳王、朱王和范王等五府千歲,相傳祂們是300多年前乘坐王船來台的,後來經蚵寮漁民建寮奉祀。迄今全台已有超過20000座分靈廟,這些分靈廟每到王爺誕辰,便紛紛籌組進香團前來進香謁祖,蔚為台地最為壯盛的王爺廟會,時見童乩與陣頭大會串,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令人嘆為觀止。南鯤鯓廟一年有4個主要進香期,分別是(農曆):4月中下旬、6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再加上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底的「百足真人蜈蚣陣七星平安橋」以及每年農曆九月下旬本廟與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共同主辦的「鯤鯓王平安鹽祭」,可謂熱鬧非凡,具有民間宗教思想文化的特徵。
點閱數14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紙塑神像-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紙塑神像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紙的應用對宗教藝術發展深具影響,自東漢蔡倫造紙術問世以來,紙製神像的工藝逐漸成形以替代原本的草紮神像,並早於泥塑、木雕、金銅等神像形式。紙塑神像工藝源於東漢皇室祭天儀式,後流傳於民間建醮與廟會慶典,惟因成品多於儀式中焚毀,導致技藝傳承困難。臺灣工藝師蔡爾容為傳承其父所學,投入失傳百年的脫胎換骨法,以傳統竹紙與天然糊料為基礎,歷經數十道工序,重現傳統紙塑神像臉譜,並拓展為文創商品。其技術為全球僅見,為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注入新生命,亦為紙塑神像工藝開創嶄新風貌。
點閱數10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臺東新港鏢旗魚-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臺東新港鏢旗魚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鏢旗魚是一種兼具精準與永續精神的傳統捕魚技法,源自日本千葉縣房總半島,於日治時期由日本漁民引入台灣東部。臺東成功鎮自新港建港以來發展漁業,結合來自綠島、恆春與在地阿美族漁民的力量,共同形塑出獨特的鏢旗魚文化。此漁法重視分工合作,由船長主導,成員各司其職,體現高度組織性。漁民所掌握的知識不僅包括獵魚與駕船等實務技術,亦涵蓋觀察海象、預測天候等自然知識,甚至延伸至以咒語與儀式祈求順利的超自然信仰。二戰結束後不久,成功鎮漁民延續日治時期的設備與技術,融合多元族群智慧,建立了橫跨歷史、文化與經驗的漁業體系。"
點閱數12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傳統木雕(李秉圭)-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傳統木雕(李秉圭)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木雕工藝與早期移民之生活息息相關,來自原鄉地區之生活文化與藝術風格,形塑獨有之木雕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款第1目:「反映古昔常民生活型態或娛樂類型,並在藝術或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者」之指定基準。
點閱數2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市長官邸-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市長官邸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國小5-6年級
基隆市長官邸,原名基隆關稅務司官舍,又稱林蕃王古厝,建於1932年前後,位於中正區中正路,2006年指定為市定古蹟。該建築原為松浦社宅,兼具日式傳統與洋化設計,體現日治時期精英階層的生活空間與社會地位,並有透過該地區豐富的自然景觀,增進松浦家族成員及親朋好友之間情誼的目的。宅第以高床式構造,內部呈田字型格局,融合座敷、居間等傳統空間,並使用九芎木、違棚天花等書院造元素,展現細膩工藝與文化精神。戰後改為市長及市府員工宿舍,建築用途雖歷經轉變,空間形式與大沙灣獨棟景觀仍維持原貌,見證基隆郊區住宅美學的演進與城市生活的歷史記憶。
點閱數6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蟾蜍山煥民新村(2)-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蟾蜍山煥民新村(2)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蟾蜍山聚落位於新店溪畔,鄰近臺大公館商圈,是軍眷、農試所眷戶與城鄉移民共同築居的山城。區內保存清代水利設施、日治農業研究佈局、中美協防軍事地景及完整的空軍眷村煥民新村,是目前全台唯一的完整保留的空軍眷村,展示了該地區在不同時期中發展的軌跡。基於其豐富的自然環境以及歷史脈絡,於2016年登錄為臺北市文化景觀。聚落內仍有140戶居民及8棟歷史建築,展現活的文化資產價值。經社區與公部門協力推動,完成保存計畫、口述歷史與修復工程,並於2020年成立蟾蜍山大客廳,推廣生態學習、都市農藝及眷村文化,活化蟾蜍山的多元生命力。
點閱數8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天然染色-藍染工藝-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天然染色-藍染工藝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臺灣藍染工藝歷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荷治時期,主要源自17世紀末清領時期,隨福建移民傳入製靛技術,並於19世紀達到產業高峰,藍草種植遍及台灣西部地區及淺山地帶,藍染布料廣受國內外市場青睞。日治時期技術更臻成熟,然而因德國合成藍與日本機械印花布的普及,導致藍染產業自20世紀初開始式微。直到1990年代,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今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展開藍染工藝復振行動,逐步重現傳統藍染風采。藍染技藝不僅融合多元族群特色,如客家藍衫,並以型糊染技法表現自然意象,具高度藝術與文化價值。今日南投因氣候地理優勢,成為臺灣主要藍草產地與藍染工藝重鎮,展現強烈的地方特色與歷史脈絡,為臺灣天然染色文化的重要象徵。
點閱數7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擊響一生開路鼓-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擊響一生開路鼓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國小5-6年級
傳承台灣傳統音樂的藝術家,代表性樂團「金聲順」已有150年歷史。李春生的父親李淵是傳統音樂的重要人物,李春生從小便深受父親影響,精通多種樂器,並自14歲起便開始在樂團中演出。他於2019年獲得雲林文化藝術界最高殊榮——文化貢獻獎。他所演奏的「開錄鼓」是北港傳統開路古陣音樂的一部分,強調震撼的音效和英雄般的氣勢。於1960年代錄製過黑膠唱片,這些珍貴的記錄成為父親創作的紀念。如今,李春生將傳統音樂的根基傳承給新一代音樂人,像是張承遠所領導的太日月籍樂團,努力將傳統與現代音樂融合,創作出跨世代的作品。張承遠不僅希望保存傳統,還希望以創新方式讓更多人了解並接納傳統音樂的魅力。這份對音樂的熱愛與傳承,讓李春生的音樂生命持續發光,影響著後來的音樂世代。
點閱數23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 左鎮公廨數位典藏-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 左鎮公廨數位典藏
左鎮數位機會中心/臺南市左鎮區左鎮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左鎮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地方,這裡藏有很多的公廨。因為文化的傳承很多東西都逐漸的消失了,而左鎮也因為人口的遷移而逐漸凋零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古蹟都已經無法保存下去。而當地的長者們也說左鎮這塊土地的歷史保留,目前只有書傳而已,書傳的傳播發展空間有限,又是處於這資訊化的時代,所以這塊土地的歷史,需要現代的資訊包裝下加以傳播及保留。
點閱數20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