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保存-鹿港隘門
點閱數:25 次 下載次數:0 次
文化保存-鹿港隘門
web

鹿港隘門位於鹿港鎮後車巷,是現今僅存的清代隘門遺跡。清代時,鹿港為中部重要商港,曾多次遭遇戰亂與泉漳械鬥,為維護治安,地方商賈與士紳於街庄交界處設置隘門,以防盜匪與界定角頭勢力。隘門類型分為境界、巷道及不見天街隘門,具防禦、瞭望與社會區隔功能。後車巷隘門建於道光10年(1830年),原為車輛進出要道,周邊鋪設花崗石,形成人車分道的規劃。日治時期多數隘門遭拆除,僅後車巷隘門倖存。戰後曾多次重建,部分結構已非原貌。民國89年(2000年)指定為縣定古蹟,並於民國97年(2008年)修復完成,為鹿港街區歷史與聚落防禦文化的重要見證。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素材
主動式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Ac-Ⅲ-4 國家權力的運用會維護國家安全及社會秩序,也可能會增進或傷害個人與群體的權益。
Ca-Ⅲ-2 土地利用反映過去和現在的環境變遷,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學習表現:1b-Ⅲ-2 理解各種事實或社會現象的關係,並歸納出其間的關係或規律性。
1c-Ⅲ-2 檢視社會現象或事件之間的關係,並想像在不同的條件下,推測其可能的發展。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2025-09-24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