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31
慈禧新政的內容-資源代表圖
web 慈禧新政的內容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光緒二十八年成立法律編修館,將現行律例參酌各國法律重新制訂。停止捐納實官,裁汰各衙門蠹吏差役,歸併詹事府、通政司於翰林院,裁撤路礦總局、河道總督、雲南湖北廣東各巡撫。設立督辦政務處,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新設立商部、巡警部、學部。與原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合稱十部。光緒三十三年改巡警部為民政部、戶部為度支部、兵部為陸軍部、刑部為法部、工部和商部合併為農工商部,增設郵傳部。軍事:光緒二十九年設立練兵處,全國擬成立新軍三十六處。停止武科考試,裁減各省綠營防勇,命各省籌設武備學堂,成立常備軍,一律學習新式槍砲、改西法操練。實業:提倡實業為富強之本,命親貴大臣出洋考察。保護實業、統一貨幣、設立銀行,頒佈獎勵工商業章程。教育:廢除八股,改試策論。光緒二十七年開經濟特科,錄用外洋留學生。各省城設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設中學堂,各州縣設小學堂,命各省選派學生出洋留學,停止鄉試、會試及各省歲科考試,光緒三十一年正式廢除科舉制度。其他:允可滿漢通婚,戒除纏足惡習,禁止鴉片。
點閱數24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6-03
干城教會介紹-資源代表圖
web 干城教會介紹
李郁芬/縣立潛龍國小國小1-6年級
干城教會介紹
點閱數25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12-17
美的標準---就是「S」-資源代表圖
web 美的標準---就是「S」
黃巧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自1890年代起,西方女性的服飾流行曲線開始以強調「S 」型曲線的審美標準為主,為達到這種曲線效果,女性開始穿著硬挺的緊腰衣,隨著追求這種曲線的趨勢不斷發展,緊腰衣開始增加腰部的長度,來達到更完美的「S 」型曲線,這樣一來使得穿著緊腰衣時腰部更加束縛,女性活動更加不便,但為了追求時尚,這樣的緊腰衣仍風行一時。由於「S 」型曲線的發展,此時女性服裝的特點是裙撐架的流行消退與出現高緊的蕾絲領子,機能性不佳的「羊腿型袖子」又再度流行。這種強調「S 」型曲線的優雅服飾至1910年才逐漸緩和下來。
點閱數22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加工出口區轉型歷程 - 出口導向工業化時期(1965-1973)-資源代表圖
web 加工出口區轉型歷程 - 出口導向工業化時期(1965-1973)
鄒玫/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國內外情勢分析:1960年代中期,美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促使美國國內勞力密集產業藉由跨國企業而出走,台灣剛好設立世界首創之經濟特區,提供政策、勞工之生產優勢,搭配外資本身擁有的銷售市場、銷售管道,激勵台灣的出口型工業。資金來源:以外資為主,例如高雄加工區外資即占了52.58%。 主要出口產業:以紡織、成衣、電子、塑膠、皮革、金屬用品為主。
點閱數28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6-25
鄉土之美-資源代表圖
web 鄉土之美
鄒淑齡/市立大同國小國小2-6年級
金山鄉 八煙聚落介紹
點閱數146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11-07-11
美式餐廳美食-資源代表圖
web 美式餐廳美食
黃斯儀/縣立新生國小國小1-6年級
介紹美式餐廳美食
點閱數159
下載數12
修改日期:2012-10-17
城鄉交流-資源代表圖
web 城鄉交流
陳健平/市立永平國小國小3-6年級
城鄉交流
點閱數136
下載數15
修改日期:2011-11-23
與中國人的貿易-資源代表圖
web 與中國人的貿易
林佩欣/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4年級~國中7年級
16、17世紀西班牙在世界各地的擴張,主要是為了傳教及貿易,佔領北臺灣的目的在於發展與中國的貿易。1628年之後,西班牙透過雞籠駐軍與福州官方聯繫,希望開啟雙方之貿易,但是聯繫了三、四年之久,福州官方卻未同意西班牙人前來貿易,雖然西班牙希望能以葡萄牙在澳門經營貿易之模式,取得福州官方的同意,但是福州官方始終拒絕。福州官方以福州為省會所在,係根本之地,不准外人前來為由,加以拒絕。雖然西班牙人無法透過雞籠與中國展開官方貿易關係,但是民間貿易卻持續進行中。中國人在雞籠的貿易相當久遠,1626年西班牙人剛到雞籠的時候,中國商人即載著米糧和建材給西班牙人,中國商人向來消息靈通,不受任何信仰、政權的拘束,只要有商機就會載運各種商品前來交易。1628年,西班牙船從雞籠回到馬尼拉時,即載運很多中國的商品,當時福州與雞籠、淡水之間的貿易已經頗為熱絡。西班牙人佔領雞籠第三年,中國商品已經透過雞籠轉運至馬尼拉,而馬尼拉的白銀也流向雞籠,再轉入中國商人之手。 中國商人經營福州與雞籠之間的貿易,同時也有人經營雞籠到日本、雞籠到馬尼拉的貿易,甚至有中國商人的船從雞籠開往荷蘭人的大員,因此雞籠、淡水只是中國商人在東亞海域貿易據點之一,他們除了從事跨海的貿易,供應雞籠、淡水的西班牙駐軍各項物資之外,也與當地的住民貿易。中國商人除了自南島民族住民取得金與銀之外,重要的產品還有硫磺、藤與鹿皮。硫磺盛產於淡水的北投,在西班牙人佔領雞籠、淡水之前,原住民會大量的賣給中國商人,中國商人通常是用花布或其他東西交換,兩塊價值三里爾(Real)的布可以換取五擔硫磺。
點閱數20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4
我的韓假作業-資源代表圖
web 我的韓假作業
王學仁/海東國小國小1-6年級
小學生將生活中旅遊的照片利用剪輯軟體 加入旁白、聲音、介紹,串稱一部部動人的影片
點閱數120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2-02-14
魏晉時期的游牧民族-資源代表圖
web 魏晉時期的游牧民族
鄭字廷/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西晉從元康元年(291)到光熙元年(306)爆發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中國境內的若干胡族乘機脫離晉室的羈絆。永興元年(304),匈奴酋長劉淵首先自稱「漢王」,接著其他胡族首領也紛紛稱王。晉懷帝即位,宗室諸王的鬥爭雖然結束,但胡族的侵陵卻接踵而來。終於在十年之後,晉室的中央政府被趕到中國南方。晉惠帝末年以來的胡族動亂,史家稱為「五胡亂華」。所謂「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氐、羌,也就是當時胡族的主要族群,大多是從東漢至三國期間陸續遷入中國的。他們原都降順中國,中國政府為便於保護管理而將其安置在邊境,後因中國衰亂,他們逐漸向內地擴張。匈奴自呼韓邪單于在西漢宣帝降漢後開始與漢人雜居,東漢初又置南單于部於西河郡。獻帝時,曹操平定河北,分其眾為五部。晉武帝時,塞外匈奴陸續降附,遷居內地,於是整個?州(約今山西省)幾乎都是匈奴族寄居之所。羯隨同匈奴遷入中國,散居於上黨郡的羯室(山西遼縣),稱為「羯胡」,從事農業生活。鮮卑在五胡中勢力最大,這是因為匈奴南移後,他們據有匈奴故地的結果。東漢桓帝時,鮮卑酋長檀石槐曾為中國大患。三國時,鮮卑部落漸成分立,互不統屬,其重要的有慕容、拓跋、段、宇文、禿髮諸氏,其中以慕容、拓拔兩氏最強。這些鮮卑部落遍佈於北邊,從遼東到河西,到處都有他們蹤跡。當時鮮卑人中,已頗有務農的。氐族在漢時屬於西南夷(今四川、甘肅一帶)。東漢末,曹操遷徙氐人抵禦劉備,遂漸入內地。晉時,氐人的主要根據地便在武都(今甘肅),他們除了游牧生活之外,也有部分是務農的。羌為東漢的主要邊患,尤以中葉以後最烈。但在靈帝時被漢朝重創,以致勢力大衰,成為五胡中最弱的。氐和羌的人數遠遜於匈奴、鮮卑,但他們所沾染的漢化則較深。
點閱數34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