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013
信義鄉梅花-資源代表圖
web 信義鄉梅花
林育任/市立八斗國小國小1-6年級
南投信義郷的梅花、茶園及自然景觀
點閱數204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1-12-09
宜蘭縣學習地圖教案-三星詩遊-資源代表圖
web 宜蘭縣學習地圖教案-三星詩遊
沈秀樺/中山國小國小5-6年級
宜蘭縣學習地圖教案-三星詩遊
點閱數12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9-12-24
言論枷鎖及出版桎梏的解除-資源代表圖
web 言論枷鎖及出版桎梏的解除
何力友/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980年代起,為了加強臺灣的文化活動,創設文化專管機構,成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3年7月,修訂『加強文化及育樂活動方案』,培植專業文化人員,文化資產的整理及維護,學術、藝術、文化創作的獎助及出版,提高音樂及美術水準,地方藝文基礎建設,社區整體營造等。因應國內學術文化之發展,日益重視文字工作者的生存權。除了進一步放寬出版法的限制之外,更公布著作權法,保障智慧財產權。未經原創者同意,進而授權使用,是同違反著作權法,屬於侵權行為。出版法的廢除,對文化人而言,更是一大福音。出版法經總統廢止後,等同言論自由,再也不用擔心因出版文字不妥,犯下政治忌諱,視同思想犯治罪,對文化事業,無疑是一大貢獻。政治運動的民主訴求,包含反對戒嚴時期的出版管制,主張言論自由,呼籲修改出版法。1950年代,黨外雜誌正式刊行,藉由文字宣傳,為文學創作賦予新的生命,如:自由中國、公論報等。1980年代,美麗島事件後,孕育多位關懷臺灣,重視本土文學及人權文學的作家。1987年,正式解嚴,對文化人而言,意義甚大。一系列政治民主化運動中,說明了人民有爭取著作權及創作自由的主張。二二八事件之後,宣傳委員會遭到裁撤,代之而起改組為臺灣省政府新聞室,繼而擴大為臺灣省新聞處。1949年,行政院新聞局隨著中央政府遷移至臺灣,繼續新聞業務發布事宜。總理國內宣傳、國際宣傳、資料編譯、視聽資料、聯絡、出版事業、電影事業、廣播電視事業等業務。精省之後,臺灣省政府新聞處改隸新聞局,專司地方新聞業務之責。
點閱數50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8
澎湖縣企業領域傑出人士-資源代表圖
web 澎湖縣企業領域傑出人士
許永在/縣立西溪國小國小4-5年級
認識澎湖縣企業領域傑出人士
點閱數189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2-12-05
文化保存-東港迎王平安祭典-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由東港東隆宮所主辦,此俗推估約形成於清領初期,惟其後演變情況不明;日治時期,根據《臺灣日日新報》之報導,舉辦王醮時間有時在秋天,有時在春天。日昭和 12年( 1937)丁丑科後中斷 14年未辦,直至 1952年春天始恢復舉行,至翌科( 1955)因戒嚴時期申請許可問題改以利用雙十節慶典名義舉辦迎王祭典,此後即固定在 10月底前後(農曆 8 9月)舉行, 逢丑、辰、未、戌 3年一科的辦理週期,也就此明顯確立祭典核心時程前後 8天 。其辦理動機,原緣於驅瘟除疫之俗,其後隨著時代演進而加入不同信仰元素,至近代始定稱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最早「四縣份」的祭祀形態,也由「七角頭」所取代,遶境範圍並擴充至東港周邊農區(市郊農業聚落);而原竹架紙糊的王船,亦在 1973年易為木造大船,祭典主導者的「大總理」,更數度變更制度。2008年,屏東縣政府以「東港王船祭」為名通過縣登錄民俗,2010年變更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並於此年通過中央登錄為重要民俗,保存團體為「財團法人臺灣省屏東縣東港東隆宮」。
點閱數17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魯菜的演變-資源代表圖
web 魯菜的演變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孔子後人沾其餘蔭,代代與統治者交好,也因身為孔家後代,各類禮法都需十分的注重,以免有辱門風,由於歷朝每年一次的祭孔大典,孔家子孫對於接待帝王將相成了每年例行公事。歷代的嫡系家長被稱為「衍聖公」,除了常需接待客人外,更時常拜訪達官顯貴、王公貴胄,所以有許多的機會接觸到南北名菜;孔府又是千年不衰的世家大族,對於傳統的注重與保存,是不難想像的。魯菜就在這種狀況下被長久的流傳。魯菜,最有歷史的菜系,更是春秋到唐宋之後,中國菜系的兩大派系裡,北派的中流砥柱,在清代的御膳房中,不少的御廚出身山東,而曲阜孔府菜更因為歷代以來皆與皇親國戚往來,所以深深的影響到宮廷菜,清代更是明顯。孔府菜講求精美的食料、卓絕精湛的烹飪技術,充滿書香門第的文人風度、兼有王公貴胄的氣勢。中國菜講求色、香、味、形、器,孔府菜還講究「意」,菜名中帶有各種典故、還突顯出了該菜的重點所在,孔府菜不但滿足口腹之欲,更帶來濃厚的人文氣息。
點閱數19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7
自立軍事件-資源代表圖
web 自立軍事件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戊戌政變,是維新派的一次大失敗,對於康有為、梁啟超也是一次大打擊。政變發生後,梁啟超與康有為陸續逃離前往國外組織保皇黨,此時正在日本的孫中山,則希望能夠和康梁二人合作,想把革命維新二派結合起來,一起行動。於是開始有兩派合作的醞釀。八國聯軍期間,譚嗣同的知交唐才常趁機行動,分成政治與軍事兩方面。在政治方面,在上海成立了「國會」,推容閎為會長、嚴復為副會長,唐才常自己擔任總幹事,計畫組織「自立軍」。在軍事方面,則在長江流域一帶起兵。由於其勤王排滿的號召自相矛盾,再加上所利用之會黨不足以成大事,陸續遭到當時的湖廣總督張之洞所逮捕殺害,自立軍起事,終歸於失敗。自立軍起事的失敗,對於維新派來說,是第二次嚴重的打擊。部分維新派人士經過此一挫折後,陸續加入革命陣營,以實際行動否定了康梁的維新路線,而海外華僑對於路線的問題也發生重大的轉變,革命派與維新派的聲勢自此一事件後發生轉變,革命派勢力取得優勢。
點閱數34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3
儒學-資源代表圖
web 儒學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統一新羅時代,王室企圖用儒教的政治理念鞏固專制王權的體制,儒教勢力遂漸能與佛教分庭抗禮。儒學對朝鮮的唐化之影響,具體彰顯於西元六八二年設立國學,後實施讀書三品科的科舉考試制度,學習內容包括論語、孝經、禮記等政策中,顯見中國文化影響。新羅末期赴唐留學生中,通過中國賓貢科考試者五十餘人,其中崔致遠亦享名於中國。
點閱數20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1
外國傳入之藝術 - 壁畫-資源代表圖
web 外國傳入之藝術 - 壁畫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斯坦因在今若羌縣的米蘭佛寺遺址上,發現了一些有翼天使的壁畫。壁畫上的人像特徵,類似地中海東部及愛琴海地區的居民,這些佛教藝術很明顯的受到希臘藝術的影響,其交流的管道就是絲綢之路。這種藝術風格的東傳,應該是中亞地區一些熟悉羅馬藝術風格和犍陀羅藝術風格的人才,借助佛教,走絲路東來而將此藝術風格交流。隨著絲路的繁榮與佛教的東傳,犍陀羅藝術經由西域進入河西走廊,再傳入中國。敦煌石窟、雲岡石窟等都受其風格影響。敦煌的莫高窟彩塑,數量眾多,技藝高超,人物繪得相當生動,風格上繼承了西域佛教雕塑的許多特點,即犍陀羅藝術風格,並在河西、中原一帶的佛像雕塑產生很大影響。隨著時間的發展,藝術風格亦漸漸與中國藝術融合一起,成為更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點閱數249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1
美麗也可以很簡單-資源代表圖
web 美麗也可以很簡單
黃巧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在新古典主義風的影響之下,歐洲的女性服飾主要以自然簡單的款式,取代以往過於華麗誇張的造型。在1790年代後期,短髮開始成為女性的新時尚,樸素的「麥梗帽」更是流行的時尚配件呢!在服裝部分,非自然的緊腰衣與裙撐架的不正常束縛,早已被淘汰,這個時代強調的是素雅而高貴的妝扮,上半身的打扮以「低胸凹型方型領」加上高腰線的設計為特徵,袖子一般而言以短袖為主,袖口花邊則以「泡泡袖」為裝飾,此外為了冬天禦寒,為彌補袖子的長度,會戴上長達肘上的長手套或搭配「披肩」;下半身的特色是以強調女性大腿的若隱若現為尚,不再崇尚華麗而誇張的下擺裝飾。
點閱數24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