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80
第五單元第3課:世界宗教如何傳播與發展?-資源代表圖
web 第五單元第3課:世界宗教如何傳播與發展?
黃凱揚/市立石門國小國小5-6年級
此教學設計的核心理念,是將「宗教」此一抽象的社會概念,透過具體的在地生活經驗進行解構,其設計理念建立在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採用情境與在地化的錨點。課程並非從定義或世界宗教史開始,而是以「引起動機」的「虎爺起源傳說」影片 切入。透過提問「臺灣民間為什麼會有虎爺信仰?」 這種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提問,將學習的起點錨定在學生熟悉的文化情境中。其次,由具體到抽象的鷹架建構。教學流程的設計,是先引導學生探討具體的信仰實例(如虎爺、原住民族的自然崇拜、漢人對石頭大樹的祭拜) ,接著才在這些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宗教是如何產生的?」 這一抽象概念(源於對自然的尊敬、畏懼,以及對生老病死的期許) 。第三,重視資料判讀與素養。本教案特別安排了「讀圖練習」環節,要求學生分析「臺灣宗教人口概況百分比」圖表 。學生需要從圖表中找出關鍵資訊(如民間信仰佔比最高) ,並進一步「推測宗教信仰發展的情形」 ,這直接呼應了學習重點 3b-III-2(摘取及整理資料並判讀) 。最後,多元資源的整合應用。此設計並未局限於課本,而是融合了數位影音(YouTube影片) 、課本內容 以及課後的「PIRLS評量題組」 。這種多模態的資源整合,旨在透過不同媒介鞏固學習,並同時深化學生的閱讀素養。
點閱數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幸福國小-資訊科技教案示例-5年級-社會領域-人與環境互動發展-資源代表圖
web 幸福國小-資訊科技教案示例-5年級-社會領域-人與環境互動發展
高年級社會領域教學團隊/市立幸福國小國小5-6年級
1.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考量不同背景(包括文化、族群、城鄉、性別及身心特質等)學生的多元生活經驗,並兼顧生涯探索及發展,提供自主學習空間。2.透過多重策略達成社會領域內的縱向連貫、區隔與橫向整合。
點閱數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世界宗教如何傳播與發展?-資源代表圖
web 世界宗教如何傳播與發展?
王韻喬/市立東勢國小國小5-6年級
臺灣宗教信仰多元,早期佛、道教隨移民而入,與民間信仰融合,形成獨特文化。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則透過國際交流帶來影響,共同構成臺灣豐富的宗教圖景。
點閱數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讀日本冊─那個年代的同化故事:認識日治時期的臺灣:1式教案、4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本教案以日治時期「現代化教育制度」為核心,針對國小五年級下學期的社會課程,規劃3節課,透過學習單與分組討論,引導學生思考教育背後所蘊含的差別待遇與統治意圖。第一節課,學生透過圖片觀察與表格比較,了解公學校與小學校在修業年限、招生對象與學習環境上的差異,並思考其與殖民統治的關係。接著,學生以學習單進行實作探究,運用臺史博「臺灣女人網」搜尋並整理女性專業人才的事蹟,認識女性教育權益的突破與限制。最後,學生分組閱讀補充資料,從國語、音樂等各科目設置的目的出發,推論日本政府透過教育達成同化與治理的意圖。藉此期待學生能從族群、性別與資源分配的角度,認識殖民教育對臺灣社會的深遠影響。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從甜味看歷史: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從甜味看歷史:1式教案、3式學習單
洪婉甄/金門縣立金鼎國小國小5-6年級
本教案以「甜味」為線索,帶領國小五年級學生認識日治時期臺灣糖業與香蕉產業的發展歷程。課程規劃2節,透過閱讀文本〈明治巧克力的故事〉與〈香蕉的黃金時代〉,學生能了解糖與香蕉如何成為出口商品,並進一步看見蔗農與蕉農在殖民經濟下的困境,課程設計結合臺史博典藏網的數位資源,安排圖像檢索與史料觀察任務,讓學生熟悉使用進階搜尋與資料紀錄的方法。在學習單的引導下,學生將完成糖業與香蕉產業的比較圖表,並以角色代入方式思考農民在土地收回或收入低落時可能的反應與訴求。最終希望學生不僅能掌握糖業與香蕉產業的異同,更能從「甜味的背後」體會農民的辛苦與殖民體制對社會的影響,進而培養關注社會不平等與資源分配問題的素養
點閱數4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11-17
史前時代話臺灣: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史前時代話臺灣:1式教案、3式學習單
郭碧君/澎湖縣雙湖國小國小5-6年級
本教案以「史前時代話臺灣」為題,設計對象為國小五年級,規劃兩節課。課程聚焦舊石器、新石器與金屬器三個時期,透過長濱八仙洞影片、課文閱讀與教師引導提問,讓學生逐步理解代表遺址及其生活特徵。在進一步的探究中,學生將運用臺史博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網站與其擬真模型,觀察史前人類如何善用環境資源因應生活需求,並在學習單的整理與討論中,歸納不同時期的文化差異與共通點。藉由數位展覽與多元媒材的輔助,課程引導學生發展觀察、歸納與表徵能力,進而培養理解人地互動關係與詮釋社會現象的初步素養。
點閱數4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鄧雨賢與同時代的女性音樂家:1式教案、2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本教案以「日治教育如何影響臺灣音樂與社會變遷?」為核心提問,帶領國小五年級學生在兩節課中,從鄧雨賢及同時代女性音樂家的經歷切入,思考社會文化的多重變化。課程運用臺史博「臺灣女人」與「臺灣音聲一百年」等網站資源,搭配臺師大圖書館「三月迎春─紀念鄧雨賢」網站及〈四月望雨〉片段,讓學生先以學習單蒐集並比較音樂家的生平,再分組分享觀察所得。在此基礎上,學生進一步討論:除了教育制度,還有哪些因素促成日治時期的社會轉變,如宗教、產業或社會運動。
點閱數4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領域導向資訊融入:節能ready go! -資源代表圖
web 領域導向資訊融入:節能ready go!
宜蘭縣教網中心提供/宜蘭縣教網中心提供國小4-6年級
節能ready go!
點閱數71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11-15
宜蘭縣本土教材 | 關於南管音樂 -資源代表圖
web 宜蘭縣本土教材 | 關於南管音樂
宜蘭縣教網中心提供/宜蘭縣教網中心提供國小1-6年級
宜蘭縣本土教材 | 關於南管音樂
點閱數208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25-11-15
宜蘭縣本土教材 | 教師手冊-恆春民謠 -資源代表圖
web 宜蘭縣本土教材 | 教師手冊-恆春民謠
宜蘭縣教網中心提供/宜蘭縣教網中心提供國小1-6年級
宜蘭縣本土教材 | 教師手冊-恆春民謠
點閱數13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