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外國傳入之藝術 - 壁畫
斯坦因在今若羌縣的米蘭佛寺遺址上,發現了一些有翼天使的壁畫。壁畫上的人像特徵,類似地中海東部及愛琴海地區的居民,這些佛教藝術很明顯的受到希臘藝術的影響,其交流的管道就是絲綢之路。這種藝術風格的東傳,應該是中亞地區一些熟悉羅馬藝術風格和犍陀羅藝術風格的人才,借助佛教,走絲路東來而將此藝術風格交流。隨著絲路的繁榮與佛教的東傳,犍陀羅藝術經由西域進入河西走廊,再傳入中國。敦煌石窟、雲岡石窟等都受其風格影響。敦煌的莫高窟彩塑,數量眾多,技藝高超,人物繪得相當生動,風格上繼承了西域佛教雕塑的許多特點,即犍陀羅藝術風格,並在河西、中原一帶的佛像雕塑產生很大影響。隨著時間的發展,藝術風格亦漸漸與中國藝術融合一起,成為更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Ca-Ⅱ-1 居住地方的環境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而改變。
Aa-Ⅲ-2 規範(可包括習俗、道德、宗教或法律等)能導引個人與群體行為,並維持社會秩序與運作。
歷Ia-Ⅳ-2 明、清時期東亞世界的商貿與文化交流。
Aa-Ⅲ-2 規範(可包括習俗、道德、宗教或法律等)能導引個人與群體行為,並維持社會秩序與運作。
歷Ia-Ⅳ-2 明、清時期東亞世界的商貿與文化交流。
學習表現
2b-Ⅱ-2 感受與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色 。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歷1a-Ⅳ-1 理解以不同的紀年、歷史分期描述過去的意義 。
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歷1a-Ⅳ-1 理解以不同的紀年、歷史分期描述過去的意義 。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國際教育
國際教育
核心素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99
下載數:2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771.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